中国社会报:湖南民政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 实施11项工程 让百姓少跑腿 让信息多跑路

23.08.2016  17:42

  (《中国社会报》2016年8月23日头版)

  蒋诗涵 包宋德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兴起和技术普及,不仅为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创造了良好平台,也为推进现代民政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近日,湖南省民政厅出台《“十三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重点围绕“五化民政”(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和“十三五”民政事业供给侧改革与转型发展主要任务,推进实施11项“互联网+民政”工程,让百姓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让民政服务对象享有更多的信息化获得感、幸福感、共享感。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湖南围绕民政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推进“数字民政”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让信息化成为各级民政部门平稳运转和高效履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尽管如此,各业务领域,各市、县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不可持续等问题也一并存在,互联网宣传意识和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互联网+”和“五化民政”供给侧改革的新要求。

  当前,民政部门运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加快推进民政网上政务平台和政民互动平台建设,构建新型民政服务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势在必行。正因如此,湖南民政将贯彻落实信息化战略任务提至 “十三五”全局通盘考虑,以“互联网+”民政为创新驱动,以大数据应用中心框架、民政综合业务云平台和虚拟化云机房建设为重点,让信息化在引领“五化民政”建设、促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规划》安排,湖南将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整合开发大数据、完善信息系统等工作,建设省级数据集中的民政综合业务平台、全省统一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以及民政决策分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和利用,提升民政业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与此同时,湖南省民政厅将在民政信息系统和数据有效整合利用基础上,把互联网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积极探索“互联网+”民政模式,通过网站、微信、客户端等入口提供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服务和移动互联网服务,重点加快 “互联网+”智慧养老、精准救助、社会组织、社区治理、防灾减灾、专项事务、地名服务、阳光福彩、社会工作、公益慈善、民政宣传等11项 “互联网+民政”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民政信息化的惠民、便民和利民作用。

  譬如,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养老问题,湖南将在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且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进一步用互联网思维切入该领域。一方面,加快推进全省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全省老年人口数据库;另一方面,从老年人服务需求入手,支持企业和机构开发面向老年人的定时定位、远程监护、健康检测等智慧养老产品和发展老年人电子商务。

  对于事关公平正义的社会救助领域,湖南将利用互联网在资源整合上的功能,进一步实施精准救助,着力建设透明、公平、公正的社会救助业务统一管理平台。

  而在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湖南除了运用互联网思维助推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以外,还将推动各地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通过“网上议事厅”“社区微博”、微信群等网络数据平台,开启社区“O2O”服务模式,助力邻里沟通、社区对话、协商解决公共事务。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要求提供覆盖更广、品质更优的民政信息化服务。”湖南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湖南从全局视野整合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就是要使民生保障更加精准、社会治理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这也是民政信息化新的使命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