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向社会发布

23.08.2016  17:42

  

  8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发改委、省民政厅向社会公布《湖南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规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坚持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等“五化”发展为发展思路,系统阐述了全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的12个核心指标、10大体系建设、13项重点工程。到2020年,全省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将达到35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年均因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小于等于1.30%;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0%;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60%,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30%;每万人社会组织数达到6.5个;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和慈善超市数量达到1000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的比例达到13%。

  “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围绕十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全省民政事业转型升级版。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到2020年,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将全面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或平台,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方面,到2020年,全省5个市州、50个多灾易灾县、500个城乡社区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库),创建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00个,建设城乡应急避难场所1000个,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全面提高。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到2020年,全省新建城乡基层养老服务设施15000个,新增养老床位10万张,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市县公办福利机构,新增床位1万张以上,建设养老信息服务平台150个以上,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700所,新增床位3.5万张以上,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服务军队和国防体系建设方面,到2020年,全省新建县级以上光荣院12所,改扩建县级光荣院65所,维修改造省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15处,新建和改扩建重点军供站3-5个,新建和改扩建军休服务站(所)35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到2020年,全省建设城乡社区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500个,实现在深化自治、优化队伍、完善功能、提升服务等方面改革创新。在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到2020年,建成全省社会组织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建设省本级及14个市州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形成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在公共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方面,到2020年,全省新增儿童福利床位1800张,依托村(社区)建立40个以上儿童之家,新建和改扩建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15所,每年扶持扶贫济困功能类慈善组织150家,新建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和慈善超市1000个,电脑票投注站发展到7500个左右,即开票销售亭发展到300个左右,建成省福彩综合体验中心和3-5个市级福彩综合体验中心,全省普遍建立城乡一体、保障有力、服务专业、覆盖全面的福利服务体系。在区划和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到2020年,全省区划调整稳妥开展,符合条件的县撤县改市(区)工作依法有序开展,城市周边乡镇撤乡镇设街道步伐加快,内容丰富、标准规范、方便及时的公共地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到2020年,全省新建殡仪馆46个,更新改造38个,新建县级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90个,乡镇公益性集中治丧场所或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712个,新建、改建婚姻登记机关80个,新建救助管理机构31个,改扩建57个,构建起绿色惠民、优质高效的专项社会服务体系。在民政专项能力体系建设方面,到2020年,全省建设社区社会工作站1000个,对2000名在岗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对5万名在岗的社会工作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知识普及培训,开发统一门户和入口的民政综合业务平台,集约化建设民政大数据应用中心,出台养老服务、救助服务、康复辅具、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标准,基层民政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