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区民政局:四项创新惠民生

15.01.2015  18:10

2014年,武陵区民政局围绕全省“民政转型”的发展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四项创新”,努力提升了全区的民生保障水平。

第一,创新发展理念,发挥骨干作用。紧密对接“领跑新常德,建设新武陵”发展战略,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一是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累计投入基本民生保障资金8000多万元,同比增长7.1%,受益群众达到3.6万人次,占全区总人口10.5%。二是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组织实施了第九次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村民依法自治率达到95%。三是加大基本社会服务力度。规范婚姻登记管理,共办理结婚登记5775对,离婚登记2093对;落实孤儿生活保障,发放生活保障费用24.57万元;抓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建立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家庭基本信息;推行殡葬改革,配合市局开展了市城区殡葬秩序集中整治。

第二、创新工作方式,坚持便民利民。立足于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不断创新民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服务于民、便利于民。一是坚持服务窗口前置。在各社区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窗口,在各乡镇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站。全面推行一站式医疗救助结算,一站式定点结算医院达到6家,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55万元,救助特困群众3773人次。深化临时救助改革,坚持乡街直接审核、直接救助,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6.36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508人次。二是坚持服务项目对接。老龄服务围绕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老年化社会,积极探索以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的武陵居家养老新模式,大力推动武陵区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救灾救济主动服务现代中心城区建设,由过去的自然灾害救助为重点向提升社区综合减灾防灾能力建设转变,9个社区被评为国家级或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三是坚持服务人员下移。立足于完美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工作服务人员深入开展联点共建、结对帮扶活动,为特困群众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三,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长效发展。针对当前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促进民政工作的长效发展。如针对城乡低保工作中群众反映的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了《武陵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责任追究办法》;针对当前民政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制定出台了《武陵区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据统计,2014年全区民政工作共出台各类规范性文件12份,其中以区委、区政府和两办名义出台的文件就有7份。

第四,创新服务品牌,增强发展活力。始终注重民政工作品牌的培育,努力在创新服务品牌中提升民政的效力。通过积极组织开展中层干部有限竞争上岗、社会工作师考试培训、普法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切实提高了民政干部的服务能力,在全区先后打造了阳光救助、爱心圆梦慈善助学、一站式医疗救助、阳光家园等为代表的服务品牌,社会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在2014年区直部门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区民政局位居区直部门第二位。(武陵区民政局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