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莫以成败论三分

17.03.2017  08:02

  在中华历史上能让人供奉怀念千年的,大抵都是忧国忧民的先贤,如屈原、杜甫、范仲淹、岳飞,或者是造福一方黎民,恩泽千秋万代之士,如修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让人不断缅怀而长久不衰的又何须是帝王,历史民心自有公论。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面,锦官城外柏森森,一条五十米的的长道庄严肃穆,内存浩然正气,供奉着一千多年前的蜀汉老臣----诸葛孔明。

  公元223年,孔明病逝于五丈原,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蜀国上下顿失南天一柱,君主臣民失相父,川蜀大地,举国上下的各个巷里莫不恸哭流涕。诸葛亮治国如果李冰父子般早已恩泽川蜀,百姓纷纷请求为之建立祠堂。只要自己走到武侯祠的门口,一种庄严肃穆的敬意便油然而生,每到清明十分,蜀中百姓常常对天而祭,举国痛呼魂兮归来。

  如今的诸葛祠堂已经林立,其实有时候很令人费解,为何诸葛亮这么受百姓的爱戴,千年来各祠堂香火不绝,蜀中之民对其的感情更是强烈。在中国,古往今来的君王莫不忌讳“功高盖主”,对于为臣下立祠堂的事情更是于礼不合。特别是武侯祠的香火远远旺过刘备庙,这更让历代君王贵胄感到气愤。这明朝朱元璋的十三皇子蜀郡王朱桩来到武侯祠时,心中很不是滋味,不愿看到臣子受到如此待遇,便下令拆除武侯祠,只在原来的刘备殿里面同时供着诸葛亮,刘备在前,诸葛亮在后。不料,民心难违,蜀中百姓反而把整个刘备庙称为了武侯祠。前来瞻仰诸葛丞相的人更加络绎不绝。后世干脆将此改建,称为了君臣合庙,并以昭烈帝刘备的名义命名,成为了“昭烈庙”,虽然朝廷屡屡正名,然百姓任然称其为武侯祠。千百年间,百姓对武侯诸葛亮的敬爱之情并未因为朝廷的限制而减少,莫以成败论三分,虽诸葛亮败给了汉贼曹魏,却赢了一千七百余年之民心于后世。

这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想得到的。

  走向诸葛亮的殿内,左为《隆中对》,右为《出师表》诸葛丞相位于台上,羽扇纶巾,目光祥和,在一副神像上,竟然能同时看到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与暮年时的拳拳老臣模样。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想当年,他英姿飒爽隆中定天下之三分,联周瑜,激孙权,舌战群儒,奠基赤壁之战;设空城,起疑兵,死诸葛退活司马。运筹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出师一表真名世,然读他的前后《出师表》,先主之恨,拳拳之意,一种暮年老臣之心,一句“临表涕零,不知所云”,想起他当时的笔走龙蛇,其书与闪电其鸣,不禁让人泣泪如雨,心胸无限澎湃。

在《三国演义》中,当数“秋风五丈原”这一节最为凄凉: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

----《三国演义

  他非但可以比管仲乐毅,还能与西周辅政三百年之吕望,大汉开业三百年之张良相比。后世评论惋惜不尽,有人于碑文写到:“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难矣。”唐朝杜甫也曾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应该也是对诸葛亮一身的最佳写照。

  后世之人,无论王宫贵胄或者寻常百姓,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三教九流,即使帝王之家嫉妒,他们只要走到这儿,立即会被一种无法言喻的感情所震撼,见了诸葛丞相,便俯首而拜。

  汉室正统天不佑,且不论三分天下终归于晋,但他们的坚持与执着终将昭示世人,尽管千年来叹息不断,“托孤未付先君望,恨如岷江昼夜流。”而诸葛丞相依旧立与庙里安坐千年,羽扇纶巾,目光祥和,却也动也不动。

作者:唐伟杰

单位: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