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季”再掀大幕 中欧关系更上层楼

18.10.2015  14:17

   【特别报道·习主席访英】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中国外交更是好戏连台。习近平主席10月下旬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将拉开中国外交“欧洲季”的序幕。这是中国国家主席10年来首次访英,将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今年晚些时候,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也将在华举行。不仅如此,克罗地亚总统等欧洲国家领导人也接踵访华,中欧间的外交议程日益丰富。有人说,中国外交正再次悄然掀起一股“欧洲热”。

  10月16日,在英国伦敦皇家骑兵卫队检阅场,正门外已挂出大幅中英两国国旗,往来游人与身穿传统制服的卫队哨兵合影留念。20日,为前来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举行的欢迎仪式将在这里进行。现场将鸣放21响礼炮,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其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将陪同习近平主席检阅英国皇家仪仗队。随后,女王夫妇将陪同习近平主席夫妇从这里乘坐皇家马车前往白金汉宫,并共进午宴。光明日报驻伦敦记者 戴军摄

  “欧洲热”并非一时兴起或心血来潮,发展与欧洲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外交的重点之一。今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自1975年中国同欧盟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经过40年耕耘,中欧关系这棵大树已是枝繁叶茂。当前中欧之间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形成了以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机制为战略引领,以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为主要支柱,以70多个不同领域交流磋商机制为基本平台的全方位、多层次对话格局。

  中欧关系发展带来丰硕的合作成果。近10多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中国则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也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2014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近10%,是建交时的250倍。截至去年底,在欧盟的中国留学人员超过28万人,在华留学的欧盟学生学者超过4.5万人。中国在欧盟设立了122所孔子学院,欧盟24种官方语言已经全部走进中国高校。现在平均每天约有1.6万人、70多个航班穿梭于中欧两地之间。

  2014年春天,习近平主席对欧盟总部进行了首次访问,双方就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进一步丰富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为双方关系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中欧正在四大伙伴关系指引下,认真执行《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紧锣密鼓推进投资协定谈判,推动双方合作“再升级”。2015年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热情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加入热潮。中国积极实践“一带一路”倡议,欧盟也推出了“容克投资计划”以及泛欧交通网络等发展规划,双方如能将各自发展战略切实有效对接,将实现“1+1>2”的效果。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中欧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甚至分歧。但经过多年发展,双方形成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维护好中欧关系大局的共识,基本找到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的有效途径。此外,双方还通过对话磋商处理经贸摩擦,妥善解决了光伏、无线通信设备等贸易纠纷,为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自由贸易树立了榜样。中欧40年来的友好交往与合作充分证明,“文明冲突”并非必然,不同民族之间完全有可能实现和而不同、互利互惠、互鉴互荣。

  中国和欧洲地处亚欧大陆两端,被称为“遥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十载斗转星移,中欧关系已经成长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稳定、最富建设性、最具影响力的伙伴关系之一。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与推进一体化、保持繁荣和平的欧洲梦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当前中国外交的“欧洲季”只是中欧关系这出大戏的精彩序幕,更多值得期待的好戏还在后头。中欧之间应继续深化政治互信,聚焦务实合作,对接发展战略,提升双方在经贸、投资、金融、互联互通、信息通信、科技创新、便利人员往来等广泛领域的合作水平,在气候变化、2015后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事务上密切沟通协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我们坚信中欧关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欧阳实)

[编辑: 刘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