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一天内4次敦促商业银行减少服务收费

18.04.2015  09:57


李克强总理17日考察中国工商银行时强调,小微企业是就业的容纳器,支持小微企业,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直接关乎“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他提出,可以对国有商业银行专门负责小微企业信贷的部门给予适当的优惠金融政策。图片来自中国政府网

  4月17日,李克强总理到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考察时,在不同场合先后四次敦促各商业银行“减少服务收费”。

  考察两家银行后,李克强在工商银行召集国务院9部门负责人及23家银行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在3位发言代表汇报过程中,总理与他们的插话互动始终围绕一个主题:银行可不可以进一步减少服务收费?他说,银行服务费用直接关系企业融资成本,关系实体经济发展,也关系“就业”这个“民生之本”。

  他要求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减少服务收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的理念必须改变!”李克强说。

  精简合并项目,“能不收的尽量免收”,进一步“把费降下来

  小企业金融业务部,是李克强在中国工商银行考察期间驻足最久、询问最多的地方。刚走进大门,他就停在一位分析师身旁随机抽查:“你自己的感觉,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有什么变化?

  这位分析师回答:“从监测的数据来看,利率是在降低。

  “降了多少?”李克强立刻追问,“给我一个环比的数字,和2月份比降了多少?

  分析师简单计算后给了总理一个微微下降的数据。

  工行负责人马上向总理介绍,去年银行通过改革,已经免收了19项服务费,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总理对这一数字并不满意。“现在还剩多少收费项目?”总理追问道。

  听罢介绍,他要求工行负责人,要精简合并项目,“能不收的尽量免收”,进一步“把费降下来”。

  还有什么能再“”再“”的,要主动提出来

  在座谈会上听取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刘士余的汇报时,总理最关心的依然是“银行减少服务收费”问题。

  刘士余说,农业银行去年对“三农”客户定向取消14项收费,下调17项收费,共减免各项费用57亿元。

  李克强当即插话问道:“在这些收费取消、下调之后,保留的收费项目还有多少?

  刘士余回答说,目前农业银行还保留了20多项收费项目。

  “收费就有20多项,虽然每个企业不需要全部缴纳这些项目的费用,但还是‘名目繁多’啊!”总理说,“你们再研究一下,除了确实需要的‘成本型’收费,还有什么能再‘减’再‘并’的,要主动提出来!

  李克强说,一个企业去贷款,需要这么多收费项目,金额、规则都不清楚,而且“很多都不规范”,包含巨大的“人为运作空间”。

  “我们统计数据显示的融资成本表面看下降了,但一些企业仍觉得‘没感受到’,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融资成本不仅包括利率,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各种‘收费’!”总理说。

  参会的几位银行代表随即表示,将按照总理的要求,再“”更多的收费项目。总理马上纠正道:“这不是我的要求,而是市场的期盼!

  为什么小银行能大大简化收费项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

  今年3月20日刚刚开业的温州民商银行,其董事长南存辉、行长侯念东也成为了总理17日座谈会的“座上宾”。南存辉在汇报中说,温州民商银行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小、年纪最轻的民营银行,存款规模刚刚超过一亿元。

  “你们的贷款利率是多少?有多少个收费项目?”李克强问。

  南存辉回答说,银行的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8%,收费项目目前只有一项,就是“工本费”。

  “我听了很高兴啊!”李克强说,“大银行当然和小银行有区别,但大家也该想一想,为什么小银行能大大简化收费项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

  温州民商银行行长侯念东告诉总理,最大限度减少服务收费,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客户的经营负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银行自己的生存发展、吸引客户。

  一位参会的银行负责人提出,温州民商银行刚刚开业,还没有什么客户,经验还不具备推广的价值。

  “先认真研究思考一下,不要一锤定音!”李克强回应道,“大银行的确发展成熟、创新业务多,但这不能成为多收费的理由。

  在尽可能成熟的基础上,对新申请民营银行“能批就批”,给社会一个明确的积极信号

  如何让银行真正减少服务收费费用?李克强现场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加大相关考核机制。他同时提出,要发挥中小银行、民营银行的作用。

  “我们的改革一定要让中小银行发展起来,中小银行不可或缺啊!”总理说,“温州民商银行虽然目前发展还不成熟,金融工具不多,但他有简化收费的理念。大家要多研究、多思考,我们的服务理念确实要改变!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

  他17日再次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新申请民营银行的指导力度,在尽可能成熟的基础上,‘能批就批’,给社会一个明确的积极信号。

  新京报特约记者 肖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