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棕编老艺人罗俊扬编织《玉兔归来》,以纪念我国探月工程成就

24.10.2014  11:31

据罗俊扬老人介绍,棕编作品“玉兔归来”花了他两年时间才完成。康子弘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0月24日讯(记者 熊文)继嫦娥三号落月之后,中国人的探月梦想依然在延续。近日,我国探月工程将首次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择机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长沙县,有一位78岁的棕编老艺人,为纪念我国探月工程所取得的成绩,历时两年完成了一件名为《玉兔归来》的大型棕编作品,寓意深刻。

   每幅作品都寓意深刻

  据史料记载,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地区就有人用棕叶编制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沿街叫卖。而棕编工艺上升为一种民间艺术,历史并不久远。

  家住星沙爱琴海岸小区的罗俊扬老人在传统棕编技艺的基础上,予以了改进升级。“全棕派”的他有别于简单地制作小玩意,而是以一件件来源现实、高于现实的艺术构图作品,来表达某种寓意。

  罗老家命名为“长沙棕编艺术舍”,客厅、卧室陈列着他的各类作品,瞬间提升了家居品位。他介绍,作品分墙龛式、壁挂式、底座式、平贴式、沙盘式,都用玻璃罩起来。

  记者看到,这件《玉兔归来》采取的便是沙盘式,加上桌架,整个作品约1.5米长、1米宽、1.5米高。画面由12生肖构成,玉兔从山之巅归来,其余11种动物形态各异,但均停下来头朝玉兔,寓意中华民族喜迎飞行器探月归来。如猴子坐在马背上一手遮阳仰视玉兔,马儿则马蹄蹭地显得很激动,牛儿不再低头吃草,飞龙尽情舞动。

   患帕金森氏症仍坚持做棕编

  “本来想直接做个飞行器,里面有嫦娥抱着玉兔,但太呆板;又想12生肖各搞各的,但没有故事性;还想做成欢送玉兔上天,但有种离别之感。”罗老表示,整个作品的构思是关键,前前后后反复琢磨后才付诸行动。“目前全棕派估计全世界只有我一人。”罗老说,棕不被虫咬,作品经放耐久,曾经有人出2万元购买他创作的一件作品,被其拒绝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件色彩斑斓、刻画入微的作品,居然全部采自棕树。“眼珠是棕籽,马尾和鬃毛是棕衣,头部是棕枝,虎皮是棕鞘,水流是棕叶。”在向记者介绍作品期间,罗老一只手紧紧地按住另一只发抖的手。原来,他已经患帕金森氏症六七年,制作时便靠意志去克服,“我喊它别抖就别抖。”

  生于高桥镇白石源村的他,小时候常见到邻里制作纯叶棕编玩意,送给小孩子玩或老人贺寿。2007年,罗老重拾这一技艺并予以创新。“当地群众就是我的老师。”罗老还建议将其列入国学,以发扬光大。

[编辑: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