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纽带作用 做活“生态”文章——桃源县蔬菜生态标准示范园“三沼”利用工程建设侧记

23.08.2016  02:02

三沼综合利用示范

地下铺设沼液管道

 

炎炎夏日,随着工作人员拉开增压机闸阀,竖立在蔬菜地里的近百个喷头带着一条条水龙,向青翠欲滴的蔬菜苗子喷洒出甘露……这是在桃源县蔬菜生态标准示范园捕捉到的蔬菜喷洒沼液的场景!

为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县城居民的蔬菜供应,2011年,桃源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漳江镇建设蔬菜生态标准示范园。建设过程中,市县领导提出要求,园区生产要达到 “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环保目标,实现有机蔬菜生产。“环保有机蔬菜,用沼液施肥是最安全、健康、绿色的。县能源办要搞好配合”,在工作调试会上,时任县领导对农村能源办提出要求。2013年,县能源办和县蔬菜办正式合作,在1200亩核心区面积上,开启了绿色、环保、有机蔬菜生产的前行灯,从2014年开始,县能源办先后投入资金330余万元,以蔬菜生产为平台、“三沼”利用为载体、养殖污染治理为目标,拉开了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新序幕。

探索种养结合模式

一边是蔬菜基地不远处济庆农牧大型沼气工程沼液随意排放,一边是蔬菜生产急需沼肥,如何找准结合点,实现双向互惠流动,从而在养殖与种植业之间探索建立起一种新的生态平衡生产模式成了桃源县能源办思考最多的问题。带着这种思路,2015年,县能源办多方筹资100多万元,整合县蔬菜办项目资金80余万元,开始铺设大型沼气工程至蔬菜基地沼液输送管道,主管道拉到地头,支管网进大棚、进菜垅,并与喷滴灌设施相连,辐射面积400多亩。与此同时,启动建设了自动化智能控制室,实现沼液自动灌溉;进行沼气二次收集,解决蔬菜基地工人生活用能问题;开展沼渣车辆运送,补足蔬菜生产用肥,等等建设投入使沼气工程沼液沼渣向蔬菜供应的自动链条顺利形成,从而奠定了“猪-沼-菜”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模式的基础。2016年,能源办又筹资146万元,计划启动二期建设,新建1个200立方米秸秆沼气工程、80平方米有机肥生产车间,新铺设2500米沼液输送管道,实现1200亩蔬菜基地沼液管网全覆盖,周边住户集中供气100户,从而在大型养殖场与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之间建立起长期共赢的联系,搭建起种养之间的良性桥梁。

抓好“三沼”综合利用

作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大型沼气工程建成后如何发挥效益,“三沼”利用是关键,这既是上级的要求,更是现实的需求。“桃源县蔬菜生态标准示范园的建设给了我们机会和平台,打造桃源‘三沼’综合利用的新亮点就从这里抓起”——在一次班子会上,县能源办形成了这样的决议。于是,依托济庆农牧大型沼气工程和蔬菜基地建设的“三沼”利用工程就此拉开帷幕。从2015年开始,县能源办将大型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气输送给了周边的70多家农户使用,并通过二次收集供给了蔬菜基地,二期工程还将新增100户以上的供气规模;沼液通过直径为200毫米的专用PE管道和110毫米的支管网输送到蔬菜基地的垅间地头,连接喷滴灌设施,成为有机蔬菜生产的主要肥料来源;沼渣则通过管道输送到有机肥生产车间进行干湿分离后形成沼肥,或直接用车辆运送,用于蔬菜生产的底肥施用。通过“三沼”综合利用,既解决了养殖场的污染问题,又解决了蔬菜生产基地的用肥问题,正如蔬菜承包业主江总说:“你们这个事搞得好,我们现在种菜既可以少施肥,又可以少打药,我们工人吃饭也不灌液化气了,真是一举多得!

发挥综合生态效应

桃源县蔬菜生态标准示范园“三沼”利用工程建成以来,发挥了很好的综合效益,得到了省农委刘宗林主任、省农村可再生能源处及市县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蔬菜基地业主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其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益可观。通过施用沼液沼渣等沼肥,每亩可节药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130元以上,同时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蔬菜增产6%以上,亩净增效益400元左右,实现节本增效6.5%以上。二是社会效益突出。桃源是一个养殖大县,养殖污染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沼液管道输送项目实施,不仅解决了堆金猪场(原济庆牧业)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问题,而且示范带动县域养殖大户有效解决养殖污染。采用“猪(鸡)+沼+菜”生态种养模式,改善了养殖和种植基地生活生产条件,提升了土壤肥力水平,减少了面源污染,美化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种植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真正实现了清洁生活、清洁生产。三是生态效益明显。长期使用沼液、沼渣为蔬菜生产有机肥源,减少了化肥施用量,有效促进了土壤结构的改善,植株生长健壮,植株残体得到有效利用,蔬菜病虫危害减轻,农药使用频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有效缓解,保证了园区的水体、耕地及大气条件符合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蔬菜生产得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