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办学的样本——走进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

25.05.2015  17:36
    本刊记者  江新军  刘秋泉  吴秀娟        桃花岭下,梅溪湖畔。   一所创办仅一年时间的学校,却以长沙市第一所实行“多推一”办学模式、第一所真正践行小班化教学、第一所实行“成长导师制”、第一所装备有数字化地理、历史专业教室和3D打印、数学探究、机器人等创新实验室、第一所拥有校园微信平台及智慧校园APP、第一所用最短时间荣获长沙市市级文明单位等“八个第一”的业绩,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高品质办学的样本。   她,就是长沙市基础教育的又一精品力作——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   博采众长,追求高起点的办学定位     说起办学定位高起点,学校校长叶双秋满脸自豪地说:“高起点,体现在建设大手笔、模式‘多推一’、机制小班化、文化高品位等方面。”   建设大手笔,这是由学校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学校位于有“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新城”“长沙未来城市中心”之称的梅溪湖国际新城内。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在硬件建设上必须大手笔,任何小家子气都将与国际新城的气度格格不入。   于是,当你站在学校大门前,映入眼帘的“鉴池”里,和风吹起的层层细浪一下子将你带入心静求学的意境。   左手边被命名为“听梅楼”“赏梅楼”“品梅楼”的三栋教学楼,被命名为“天工馆”“天健馆”的科学馆、体育馆,被命名为“松竹居”“梅兰阁”的男女生宿舍楼和“知味堂”的学生食堂,以及“博学报告厅”“笃行报告厅”,一字排开,彰显学校的大气与恢宏。   右手边被命名为“勤朴楼”的办公楼和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绿草如茵的足球场,相映成趣、活力四射。   如果说坐落在天然氧吧里的周南梅溪湖中学校园的布局、楼宇的设计与青山、绿水浑然天成,那么,她的内部设施则是超现代化的。   就拿数字化地理教室来说,一间教室的装备投入就达70多万元。学校地理教师陈超告诉记者,这间教室配备了立体地形、数字星球和环幕示教三大教学系统。   立体地形教学系统分为多层抽拉式白板、中国立体地形和世界立体地形底图。通过投影仪和软件的结合,它能够立体、动态地演示中国和世界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现象,将平面地图立体化,给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   数字星球教学系统可以虚拟展示或真实呈现任意星球的空间信息、属性特征及动态变化,将地球、月球、太阳、宇宙星空搬进教室,使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营造浓郁的地理学习氛围。与此同时,这一系统还为天文地理兴趣班的学生关注星空宇宙,如夜空星座、月球、火星面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提供探索的场所,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环幕示教系统则和立体地形、数字星球构成三方联动,通过240寸的大投影屏,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播放微课、微视频等视频素材,给学生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数字化地理教室中央摆放了10张6人活动课桌,方便学生之间开展合作讨论,教室两侧还布置有18种地形地貌模型展柜、三球仪、地球仪,墙壁上布置了展板、可更换图片的灯箱,窗户上挂有地图遮光窗帘。教室顶部安装穹顶,其余部分喷有蓝天白云的彩绘图案。这些现代化地理教学设施融数字化、趣味性于一体,具有落实地理观察、地理演示、地理实验等实践与应用要求的功能。   “在这样超现代化的教室里上课,师生的感觉怎样?”   “一个字,爽!师生的探究精神和幸福指数一下子提升了无数倍。”陈超如实回答。   当然,这样现代化、数字化的教室,在周南梅溪湖中学还有许多间,比如数字化历史教室,比如我们仅仅听说过的3D打印、数学探究、机器人等创新实验室。   “硬件建设的大手笔,逼着我们在办学理念等软件上必须有与其相匹配的大手笔。‘多推一’办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叶双秋深有感触地说。   何为“多推一”?简而言之,就是整合多所名校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多所学校力量,助推一所学校做大、做强。   这是长沙市在“对口支援”模式、“委托管理”模式、“捆绑发展”模式之后,为了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由时任长沙市教育局局长,现任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教育工委委员王建华同志提出的又一全新的办学模式。而首个试验点便是周南梅溪湖中学。   “多推一”模式运行一年多来,学校实现了以下三个共享——   一是办学理念共享。比如周南梅溪湖中学的校训是“勤朴、诚善、谦雅、弘毅”。在这八个字里,我们可以找到周南中学和长郡中学的影子。周南中学的校训为“诚朴、健美、笃学、奋进”,周南梅溪湖中学则用了“朴”和“诚”;长郡中学的校训为“朴实、沉毅”,周南梅溪湖中学则用了“朴”和“毅”。又如,从周南梅溪湖中学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喜悦,让每一位学生拥有幸福未来”里,可以找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办学宗旨“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对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影子。4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好,校训也好,既有“和而不同”的共享情怀,又有“各美其美”的独特创新。   二是师资队伍共享。比如4位校级领导,叶双秋校长、赵忠科副校长来自长郡集团,曹共平书记、王剑湘副校长来自周南中学;4位中层骨干,也是2位来自长郡集团,2位来自周南中学。而骨干教师,都是从长郡中学、周南中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抽调语、数、外三科的把关教师来学校任教,一任三年。与此同时,周南梅溪湖中学还选派年轻教师去长郡中学、长郡双语学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周南中学跟班学习。管理团队、师资队伍的深度融合,必然将多所名校优质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汇入新的周南梅溪湖中学。   三是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开课设节的计划安排、教学进度、检测评估,随时与长郡中学、周南中学和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保持同步,目的是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学校在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时段,邀请长郡中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和周南中学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来校参加教研活动,为新生的周南梅溪湖中学在课堂教学、教研课改上把关定向,避免走弯路、入歧途。   这样三个维度的共享融合,让周南梅溪湖中学从甫一办学便有了骄人的成果。去年12月,12所学校实行期末联考,周南梅溪湖中学摘得数学单科第一、语文单科第二、英语单科第七,语、数、外三科人均总分第三的好成绩。   “这既是‘多推一’模式结出的硕果,也是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结出的硕果。”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王剑湘深有体会地说,“学校去年招生时,我们严格按照不超过50人一班的规模,硬是只招了543名学生,校外1000多人拥着要进来,我们顶着压力、磨破嘴皮坚持了下来。现在看来,小班化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今年,我们的招生压力会更大,但我们认准的小班化教学这个机制不会变。办精品学校,这样的个性必须有。”   根植梅溪,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看樱花,去武汉大学;看梅花,来周南梅溪湖。”面对记者,叶双秋饶有兴致地描绘出这样一幅愿景:周南梅溪湖中学将是一所种植梅花多达300株的学校,就像人们一提起校园的樱花就会想到武汉大学一样,一提起校园的梅花就会想到周南梅溪湖中学。   由此,叶双秋道出了自己的一个理念,那就是高大上的学校建设必须有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来支撑,来彰显,来焕发活力。   “进行顶层设计时,我们选择了梅花文化。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是学校处在梅溪湖畔,有天时、地利之便,同时,梅花是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象征符号,与中学生的精神、气质极度吻合。我们追求‘以梅言志,以梅励志,以梅树德,以梅铸魂’的境界。”他表示。   校园文化高追求,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却千头万绪。     首先是梅花文化的系统构建和解读很费心力。为此,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曹共平书记牵头,与校园建设同步进行。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研讨会,邀请了市教育局领导和相关专家参与,对包括建筑物和道路的命名,校训和校徽的确定,梅花文化的提炼、表达,以及如何凸显梅花文化做了大量基础性、创造性的工作。     “教学楼之所以取名‘听梅楼’‘赏梅楼’‘品梅楼’,我们表达的意思是用耳听梅、用眼赏梅、用心品梅,三字皆含口,耳眼心口即为‘聪’,这是对学生的希望:学习生活中用耳听、用眼赏、用心品,做一个聪慧的人。这些取名均有出处,如‘听梅’源自古汉乐府的《梅花落》曲,李白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高适诗‘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启诗‘高堂细听《落梅》歌’。”叶双秋逐一为记者介绍和解读:校徽为“梅开五瓣”,校训为“勤朴、诚善、谦雅、弘毅”,道路为“至诚路”“至朴路”“至善路”,办公楼为“勤朴楼”,食堂为“知味堂”,男女宿舍分别为“松竹居”“梅兰阁”……   记者感触很深的是,周南梅溪湖中学校园文化的构建,非常注重全体师生乃至家长的参与。     “校训中的‘谦雅’是我提出来的。我想,周南原是女中,现在虽然男女同校,但其文化的传承不能丢:男要伟岸如松,做谦谦君子,女要幽美如梅,做淡雅女子。”年轻教师岳媛媛告诉记者,自己把想到的“谦雅”二字一查,还真有出处: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毛主席《卜算子·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为“谦”。林逋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是为“雅”。“我希望周南梅溪湖中学的学子在求学期间奠定谦和雅韵的人生品性。”   来自岳阳县一中的许晴与来自慈利县二中的陈莉玲非常幸运,一来到学校就参加到校训的提炼和教学楼、道路的命名中来。“学校在网上把征集文件发给了我们,我们都很重视,从传统文化的典籍中去寻找发掘,绞尽脑汁,花了不少功夫。我把食堂命名为‘溢香楼’,路叫‘致远路’,等等。虽然大多没被采用,但亲身参与梅花文化的构建和体验,对学校的认同也就外化于物,内植于心了。”许晴说。   教育处主任曾维成告诉记者,去年一开学,围绕梅花精神这一主题,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电子班牌制作比赛。班主任领着自己班上的学生收集素材,认真进行编辑,家长作为后盾全力支持,“搞得动静很大”。此外,校运会前夕,很多班级开展了会徽的设计活动,家长也参与进来,递交了很多作品。最后,特等奖被初一7班的刘君行同学夺得,作品很好地诠释了梅花精神,打上了深深的梅花印记。   通过主题活动推动梅花文化的落地生根是学校的一大亮点。   “梅花节”就是这样一个载体。每年12月,“梅花节”以“以梅铸魂,同心筑梦”为主题,师生共同参与。“梅花节”具有综合性、全方位、多维度的特点,为师生提供了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去年首届“梅花节”就开展了“落雪听梅”——首届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傲雪品梅”——当代文学作家曹文轩讲座、“邀雪赏梅”——学生声乐、器乐、舞蹈大赛、“凌雪话梅”——学生课本剧比赛、“踏雪绘梅”——书法、绘画现场赛及班级艺术板报设计大赛、“吟雪咏梅”——学生诗歌朗诵会、“杏坛弄梅”——青年教师片段教学比武、“兰畹剪梅”——教育教学论文征文大赛、“文苑探梅”——首届教育教学研讨会、“群芳赞梅”——“梅花节”闭幕式暨庆元旦优秀节目汇演十大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有特色的活动,校园文化不断根植于师生们的心里。让校园里有看不尽的梅态梅姿、吟不完的梅诗梅词、绘不完的梅骨梅品、歌不尽的梅韵梅魂,在潜移默化的浸润中,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叶双秋说道。   各个班都围绕“以梅铸魂”出黑板报、举办朗诵会和听写大赛。“学校进行梅花文化朗读比赛,可以朗读名家作品,也可自己创作诗歌、散文。我们班选择自己创作。班上一个名叫司马梦佳的小女孩主动揽下,写下了长长的散文诗‘光芒随傲雪梅’。这是她独立完成的,我很惊讶,感觉这小女孩看了蛮多的书,对梅花精神理解很深,情怀很打动人。最后,我们班上的朗诵夺得第一名。”岳媛媛高兴地说。   初一1班的杨京同学高兴地回忆起首届校园体育文化节入场式的情景:“各班以队形的变化来展现梅花的形状和气质,所喊口号都与梅花有关。全校四个方阵,每个学生手持一个手牌,表示梅花从含苞到怒放的四个阶段,依次举起,演绎着梅花文化,同时表达对学校发展的祝福。我担任整个方阵的‘排头兵’,我们班是第一个方阵,演绎校训中的‘勤朴’。整个过程同学们都精神抖擞,非常兴奋。”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展现了我们的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让我们不再是除了念书而无一技之长的‘书呆子’。”杨京说。   在周南梅溪湖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陈莉玲老师介绍说,今年1月,学校召开了德育研讨会,专门解读梅花文化,探索养成教育与梅花文化的关系,分目标、心态、方法等多个维度和系列进行,自己这个组的任务是解读“目标”。   他们还把梅花文化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9月1日的开学典礼,学校特地请到两位抗日老兵。叶双秋说:“面对日寇这样的强盗,苟且不能偷生,委曲不能求全,拼杀才有出路,自强而后立。”民族抵御外侮,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梅花的品质一脉相承,激励着学生不畏困苦,团结拼搏。   从德育向各个学科迁移、渗透,最终把梅花文化落实到课堂,是周南梅溪湖中学校园文化的一个特点。在这里,梅花文化不仅是教育处的事,同样是教务处的事。   杨京同学介绍说,上第一节语文课,老师就结合《卜算子·咏梅》详细讲解了梅花文化,还开展了咏梅诗句竞赛。唐思敏老师在美术课上指导学生画梅花。   岳媛媛上一节要求寓理于物的作文课,就结合上学期学的一篇课文《贝壳》,告诉学生以物明理,我们学校的梅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于是许多学生结合自身的事例,围绕梅花文化写作文。作文里引用了许多咏梅的诗句,闪耀着梅花精神。   与智慧校园建设相结合,也是周南梅溪湖中学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   “人人通”平台,智慧校园APP,学校进行了熟练的运用,实现了学校与家长的实时沟通(含文字、语言、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各类通知的下发、家庭作业的布置、学习成绩的查询与分析、“校园一卡通”的充值和查询、学校对外各类公开课的在线直播和学习等。学校还建立了“萤窗在线”学习平台,实施PC/PAD手机智能终端同步上线,实现“同步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翻转课堂”等具体的功能要求。     用思想行走,用文化坚守,周南梅溪湖中学就是这样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学生拥有幸福的未来。   凝心聚力,打造高水准的师资队伍     “有两位老师当‘师父’,真的很幸福哦!”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周南梅溪湖中学英语教师唐鸣鸽的声音,言语间洋溢着一种暖暖的幸福感。上个学期,唐鸣鸽被学校派往长郡中学,师从长沙市英语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陈春华,进行全程跟班学习。在学校里,她还有自己的“校内导师”秦兰静,在专业成长上为自己答疑解惑。   这是周南梅溪湖中学推行“双导师制”的一瞥。对青年教师而言,成长是一辈子的事。2014年10月,学校特聘长沙市数学名师工作室夏远景、英语名师工作室陈春华、语文名师工作室邓志刚等业界名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校外导师”。与此同时,还从校内遴选出13位优秀骨干教师作为他们的“校内导师”。   能够成为夏远景的“徒弟”,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名师并聆听其教导,青年教师李曙光现在想来都觉得庆幸。   “教育是没有捷径的。”“师父”的教导,他一直铭记在心。往返于学校和周南中学之间,听夏老师的课、交流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成了李曙光生活的常态。“‘师父’要求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手写详案,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要‘记录在案’。”上个学期刚来学校那会儿,李曙光在处理完班级事务后,还得花上两三个小时静下心来写教案,时常要“奋战”到深夜12点甚至凌晨。眼下,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周计划安排,阅读、做中考试卷、备课等一一在列,按部就班地做好每日的功课。他说,自己最大的收获不仅是“师父”在教育教学技能上的指引,更是那份为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让他从中看到一位教师应该拥有怎样的教育生活。   “打造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常抓不懈的重头戏,就是要给老师们加担子、铺路子,尽一切可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和机会。”王剑湘介绍,学校充分整合长郡集团、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周南中学等多所名校资源,从中选调学校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是谓“一推”;组织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是谓“二促”;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是谓“三帮”。师资队伍的培养正沿着这样的脉络,有条不紊地将规划变为现实。   于是,业界名师受邀走进了周南梅溪湖中学的课堂听课问诊,零距离把脉课堂教学;选派青年教师前往长郡中学、周南中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等名校顶岗实习,汲他人之所长,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内化到课堂中来;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诊断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优质竞赛课等教研平台搭建起来,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磨课、评课的身影随处可见,在与同伴的切磋琢磨间汲取成长的力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千年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智慧在周南梅溪湖的土地上有了新的诠释,反观教育教学中的得失成败已成为教师的“必修课”。在这里,不论是“教学活动促进月”中的新教师调研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展示课,还是平日里的教师教学比武,学校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授课教师必须写好课后教学反思,并结集成《教学反思集》。   去年12月的青年教师片段教学比武,是唐鸣鸽第一次参加的学校大型赛课。比赛结束的当晚,来不及有丝毫的松懈,她又和“师父”秦兰静走进了办公室,趁热打铁地将赛课的场景在脑海中放电影般过了一遍,把比赛中的得失一一梳理出来。师徒俩走出办公室时,已过深夜12点。“常言道,今日事今日毕。及时的课堂反思往往最有效、最深刻。”秦兰静说。   “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的课,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生物教师杨多文英执教完一堂公开课后,在教学反思中这样写道。备课时,她曾为反复打磨过的教学设计沾沾自喜,可第二天试课又暴露出新的问题。“师父”晏佳明提醒道,她上课时的语调过于高亢,缺乏抑扬顿挫之感。她看着“师父”把这堂课重新上了一遍,细细琢磨着语腔、语调之间的差别,若有所悟。“在与‘师父’的研讨中,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审视我的生活和学生。正是在这种审视中,我慢慢地成长起来。”杨多文英深有感触,暗地里要求自己要以对待公开课的态度来对待今后的每一堂课。正如叶双秋所言:“教学反思能够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挖掘课本呈现的新内涵,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不得不说的,还有这么一串故事。叶双秋被老师们亲昵地称作“叶大大”。身为学校的当家人,他还不忘在假期里向老师们布置“家庭作业”,要求老师们回望一学期的过往,在反思中收获成长。与千篇一律的年终总结不同的是,这里的总结有情、有味。   “斯金纳说,教育就是你教的内容他都忘了之后,还能留在他心里的东西。任教音乐的我,并不需要学生实实在在地记住课堂上的多少知识,只希望他们能够获得美的感受与体验,拥有真正快乐的人生。”张熳岚写道。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真好!幸福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让我闭上眼睛,然后猛地塞给我一个小橘子;幸福就是学生犯错误时,满眼期待地对我说:‘川姐,千万不要告诉我的班主任哦!’幸福就是孩子们对我说:‘老师,你对我们好好哦!’”陈川写道。   ……   师生之间那份浓浓的依赖与信任,时常让人想想都觉得温暖。   在周南梅溪湖中学,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导师。这里所说的“导”,不单单是学习上的辅导,还包括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每位科任教师都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来,用王剑湘的话来说就是“全民总动员”。成长导师为学生建立个性化的成长档案,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学业成绩等悉数记录在案。   初中阶段正值学生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加之寄宿生活让他们远离了父母的关爱,有这么一位知心的“大哥哥”“大姐姐”时常陪伴左右,孩子们自是喜不自胜。   行走在校园里,学生遇见李曙光,便会热情地叫上一声“葫芦娃老师”。当问及为什么这样称呼他时,同学们说,因为他勤劳、朴实,做起事来像是有三头六臂、金刚不坏之身的“葫芦娃”。   除了任教一个班的数学课,他还是班主任,兼任十几个孩子的成长导师。身兼数职曾一度让“初出茅庐”的他分身乏术。还在东北师大求学时,李曙光对教育的理解大多来自书本上的方块字,眼下,教育变得鲜活而立体,连同那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也成了教育生活的一部分。时常会有家长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的表现如何,天凉了有没有及时添加衣物,这些“咨询”更让他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一位学生心里有了小秘密,李曙光私下里和他聊天时,将话题看似随意地引到感情上来。没有严厉的告诫,而是推心置腹地劝慰。过了一段时日,那位学生跑来,告诉他已经处理好“感情问题”。李曙光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依旧恪守着自己的承诺,替他守住这个小秘密。   “师父”夏远景分享自己从初涉教坛到成长为首席名师的心路历程时,讲述了他曾将一个由一群被其他班放弃的孩子组建成的淘汰班带成了全校最好的班级。这给了李曙光很大的触动,只有尊重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才能赢得学生的心。   采访临近结束,叶双秋告诉记者,去年11月28日,卢鸿鸣被任命为长沙市教育局局长,仅仅时隔三日,就来到周南梅溪湖中学考察调研。“周南梅溪湖中学的前期建设工作、宣传工作、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新颖的办学模式在名校林立的梅溪湖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口碑。你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打造成长沙教育梅溪湖片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卢鸿鸣的话语中透着殷殷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