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PM2.5来源:汽车尾气占两成多

17.10.2014  12:11

  本报10月16日讯    省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今天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透露,自2012年以来,我省大中城市空气质量急 剧恶化的趋势已有所遏制,我省组织开展了长株潭城市环境空气PM2.5源解析,PM2.5来源机动车尾气、工业源分别达25%  、20%左右。省委常委、 常务副省长陈肇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君文出席。

   解析长株潭PM2.5源

  目前,全省14个市州城市、51个环保重点县市建设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从明年1月起,14个市州全部按新的6项标准进行监测。

  省 环保厅厅长刘尧臣介绍,我省组织开展了长株潭城市环境空气PM2.5源解析、长株潭区域气候大气污染与酸性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等系列科学研究。据 初步成果显示,三市PM2.5的来源基本相似,其中机动车尾气占25%;工业源占20%左右;煤烟尘、餐饮油烟和扬尘贡献分别在11.6%-12.9%、 10.2%-14.3%和13.3%-16.3%之间,外来源输入占10%左右。

  根据监测,今年1-9月,实施老标准的8市州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5.2%,与往年保持平衡。实施新标准的6市达标天数比例为68.1%,与往年相比达标率小幅上升。

   立案查处317家单位

  截至今年9月底,环保部门对12257个重点单位开展复查,对4434家污染隐患单位提出整改要求,立案查处317家,取缔关闭484家,并对82家大气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处理结果在省环保厅公众网上予以公示。

  此外,今年1-8月,我省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7.8万台,离国务院下达的15.2万台指标还有差距,下半年任务繁重。

  ■记者  李国平

  实习生  王敏  夏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