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株洲"拆弹专家":与死神赛跑的一群人/图

12.05.2015  17:08

搜排爆队员正在操作热感应设备(通讯员 阎俊 提供)

搜排爆队员正在用摇杆对可疑物进行观察(通讯员 阎俊 提供)

株洲晚报5月12日讯(记者 温琳 通讯员 阎俊)一根红线,一根蓝线,该剪哪一根?排爆手擦一擦额头细密的汗珠,拿起铁钳,果断地剪断其中一根。

这样的拆弹场景,相信大家都从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过。事实上,株洲有一群人也要面对这样的场景,他们是株洲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即市公安局搜排爆大队)队员。

今天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日前株洲市政府办下发通知,要求做好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宣教培训工作,加强各单位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防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今天,晚报就为您揭秘这支与死神赛跑的队伍。

每次任务必须成功,失败一次可能就要付出生命

作为我市反恐防暴力量的“秘密武器”,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成立于去年3月,目前有8名成员,包括指导员、搜爆员、排爆员、警戒员、驯犬员等。他们不仅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还承担了我市所有大型活动如醴陵瓷博会的搜排爆任务。

今年37岁的刘梅生是该大队的副队长。2006年从部队转业到市特警支队的他,曾数次冒着生命危险,处理搜排爆任务。“搜排爆是一项危险系数极高的任务,炸弹不同于子弹或管制类刀具,炸弹爆炸后波及的范围大得多。”刘梅生说,他曾目睹一枚不到500克的普通炸弹,将一辆小轿车炸毁,而一只离炸弹10米远的兔子则被炸得血肉模糊。

对我们而言,每次任务必须成功,失败一次可能就要付出生命。”刘梅生说,他们现场排查时,需要在离可疑物5到7米,甚至是一两米内的范围内进行,“眼前的可疑物随时可能爆炸,非常危险”。

搜排爆最大的困难就是恐惧。”刘梅生说,由于离爆炸物太近,不少人会产生恐惧心理。所以从事防爆工作的,普遍年纪偏大,多数在30岁以上,身体素质要好,因为要穿着25公斤重的防爆服,心理素质也要过硬,因为随时会面临死亡。“由于太危险,不少队员的家属不同意他们做这项工作。”刘梅生说,他母亲现在还不知道他在做这项工作。

穿着25公斤的防爆服进入现场拆弹

2小时后人近乎虚脱

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成立1年多来,在全市范围内处理过数次“拆弹”任务,刘梅生最难忘的是2014年7月的一天晚上。

那天晚上,正在家中休息的刘梅生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说芦淞区一物流公司老板因生意纠纷,向对手公司寄送了疑似炸弹的盒子,需紧急排爆。

刘梅生赶到现场时,“炸弹”盒子已经开始燃烧,他立即穿上重达25公斤的排爆防护服。为防止发生意外,他一个人进了现场,在外围一名特警队员的协助下,开始对“炸弹”盒子进行拆卸。

刘梅生回忆,“神秘盒子”外面是塑料袋、中间是一层泡沫、最里面则是密布的电线装置……他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抽丝剥茧般地拆开那个盒子,拆到最后一层泡沫时,他的眼睛被汗水浸得生疼,最终,他确认这是一颗燃烧弹。

2个小时后,燃烧弹被现场拆除,危机解除,刘梅生全身湿透,人也近乎虚脱。他坦言,拆弹时心里有恐惧,但他没想那么多,“先拆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