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株洲城人口增3倍 凭雄势建设“湖南东大门”

04.12.2015  10:22

习总书记对湖南“一带一部”的区域战略定位,使株洲市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也是突破城市发展瓶颈、打开产业发展空间新的推动力。

视野洞开,凭雄势建设“湖南东大门

醴陵陶瓷艺术城。规划中的东部新城,为服饰、航空、陶瓷、玻璃等产业提供新的空间。易翔 摄

从60多年前7000人的小镇,到40多年前东跨京广线,形成河东老城,再到20多年前跨过湘江,拓展河西新城,株洲城跟着产业发展一起长大。

城市往南往东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株洲要抢抓3至5年的新型城镇化扩容的黄金时期,拉开城市骨架。

站在更大的视野,株洲努力的方向是,打开湖南东大门,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国家级“经济引擎”的连接点。

向东、南拓城是必然选择

从最初的工业重镇发展成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株洲一直在谋求更大的发展。但株洲面积仅1.1万多平方公里,市区面积77平方公里,还不够承载株洲工业“五城四基地”的宏大骨架。然而,正是 “五城四基地”撑起了株洲市财政总收入年年高位增长。

产业振兴需要更大的空间。由此,拓城成为株洲人的共识。

但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株洲市域行政范围呈狭长形,南北距离超过200公里,主城区居于市域北部,北接长沙市,西邻湘潭市,均不过20分钟车程,已经接近“融城”,空间十分有限。

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对湖南改革发展提出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接合部”的新定位。习总书记对湖南“一带一部”的区域战略定位,使株洲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也是突破城市发展瓶颈、打开产业发展空间新的推动力。纵览湖南版图,湖南东部正好是“一带一部”的重要交汇点、联结带,株洲则地处“一带一部”的核心区。打开湖南东大门,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向东连接醴陵、向南连接株洲县,成了株洲拓城的必然选择。市长毛腾飞提出,启动株洲东部新城和南部新城规划建设,构建株醴发展轴和沿湘江城镇发展带,加快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步伐。

未来株洲城人口增3倍

2013年11月8日,株洲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原则通过《株洲“一轴一带”城市发展空间结构规划》。一轴,为株醴城镇发展轴,即将株洲市主城区与所辖醴陵市用大通道连接起来,构建大东部新区。一带,为湘江城镇发展带即溯湘江南下,构建大湘江新区。

根据规划,株洲市与醴陵市之间将由一条近50公里的“东城”大道连接,大东部新区总面积880平方公里,区域现有人口约55万,未来将达100万。大湘江新区通过城市快速路南下连接,总面积920平方公里,区域现有人口42万,未来将达80万。

这意味着,与目前的株洲市城区相比,未来的“大株洲”,城市框架将拓展180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3倍。

到2017年,株洲市将拉开城镇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新市镇为增长点、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加快打开“湖南东大门”,在“一带一部”战略机遇中,不断吸聚长三角、珠三角的人流、物流、项目流、资金流和技术流,成为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的“桥头堡”。

到2017年,株洲市城镇化率将达到65%以上,城市(含县城、建制镇)建成区总规模达到3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69万人,其中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30万,县城和建制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39万。

产城融合双轮驱动

没有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就没有载体,缺乏张力;没有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将是沙上建楼,缺乏根基。”株洲市委、市政府认为,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辅相成,必须双轮驱动,既要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增强城市实力,又要通过加快城镇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传统产业优质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工业园区,拓展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园城互动,成为株洲城市发展的方向指示牌。

2013年10月,该市首条陶瓷手机配件生产线在醴陵市建成。湖南醴陵华联瓷业有限公司与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共同投资5亿元,成立醴陵蓝思华联精瓷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手机陶瓷面板。规划中的东部新城,为株洲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中的服饰、航空、陶瓷产业提供了新的空间,生物医药、新材料、玻璃产业也将在此蓬勃发展。建设中的株洲城南部新区,主要是大力发展航空、服饰等产业。

不只是中心城区,株洲市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县域。以南北纵贯株洲的106国道和岳汝高速为经济走廊,该市将加快培育壮大形成主城区、次中心城区与建制镇三级发展产业链,强化主城区对次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对建制镇的带动功能和“反哺”功能,形成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产城发展格局。

根据产城融合的需要,株洲市正在形成全市性的“一区七园”的园区格局,即领头的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跟进的清水塘循环工业园、建宁经开区、醴陵经开区、渌口经开区、攸县工业集中区、茶陵经开区和炎陵工业集中区。

产城一体,产城融合,成为株洲市致力“打造发展升级版,打开湖南东大门”的一个重要保障。

■文/记者 李永亮

行动

湘赣合作,株洲携手萍乡共赢机遇

2014年5月13日,株洲市与江西萍乡市签订《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开启跨区域深度合作。

根据协议约定,株洲与萍乡建立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在醴陵东富镇与萍乡湘东区老关镇接壤的地方选择重要节点,打造“启动区”,然后逐步延伸至两市交界的全规划区范围(包括攸县、茶陵、炎陵和上栗、莲花等县相关区域)。该试验区将被赋予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在产业、土地、金融、财税等领域先行先试。

根据协议约定,株洲与萍乡市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生化、先进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烟花鞭炮、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对接与合作,形成产业集群,两市将建立合作保障机制,每年提出实施本协议年度重点工作,按情况共同或各自推动落实。

1年多来,株洲积极对接萍乡,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交流,力促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随着旗滨玻璃项目的入驻投产,醴陵东富工业园成为以玻璃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园区,包括物流和配套产业体,为湘赣合作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株洲正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平台建设,已经建成轨道交通、陶瓷、有色新材料3个国家级外贸示范基地,以推进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

在湘赣两省的共同促进下,试验区建设已经进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意味着该试验区已得到国家层面的充分肯定,或可称之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为株洲与萍乡的合作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规划

构造 “全域株洲

1、全市构造“一区两片、两轴四带”:统筹推进株醴都市区、攸(县)茶(陵)片区和炎陵片区建设,加快发展株炎(陵)城镇发展轴、株醴城镇发展轴以及长醴攸城镇带、衡(阳)攸萍(乡)城镇带、衡茶吉(安)城镇带、郴(州)炎吉城镇带,促进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2、大东部新区形成“一轴三片两基地”:以沪昆高速、东城大道和娄醴城际铁路为轴线,串联形成航空服饰新城、株醴新城、醴陵城区三个组团式片区,打造京姚、芭蕉冲两个休闲旅游基地。

3、大湘江新区构建“一带五片五镇三基地”:形成沿湘江城镇发展带,建设天易科技城、枫溪新城、渌口城区、仙井片区和南洲新区5个片区,形成三门、王堂、淦田、朱亭、楚亭、神福港5个卫星镇,建成三门、龙凤、杨柳湖3个旅游休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