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农民工“进城买房记”:奋斗10多年后终于买房安家
新华社 徐俊/图
株洲晚报2月29日讯(记者 周蒿)这个春节之前,来株洲务工的农民工曹宣终于还清了“房贷”,还欠了一些房子装修款,他也算计着今年能够全部还清。他的所谓“房贷”,不是来自银行,更不是公积金,而是来自亲朋好友七拼八凑的借款。
虽然最近一年已经较少亲自到工地施工干活,但岁月留在他身上的印记已经无法磨灭:壮实的身躯,黝黑的皮肤,皲裂的双手,朴素的衣着,都显示着他仍保留着泥瓦工的身份。
曹宣今年48岁,出生在株洲县太湖乡的一个小山村,不到20岁就进城打工,奋斗10多年后终于在株洲买房安了家。他说,要趁着自己还有力气再奋斗几年,给子女创造好一点的物质条件,让他们不要像自己一样辛苦。
从农村到城市
看到新天地的他暗暗立志,将来一定要在城里买房定居,不能再回农村了
“初中毕业后在农村跟着一个装修师傅学了两年手艺,收入低又辛苦,开始进城打工。”1998年春节后,不满20岁的曹宣在一位亲戚的带领下,到广东打工。
曹宣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广东中山的一个皮鞋厂,负责鞋面皮质整理。工厂的集体宿舍里,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住了12个人,虽然条件简陋,但第一个月工资拿了300多元,让从没单独赚过这么多钱的曹宣高兴得不得了。
“当时的农村,一个村只有一两户人家有电视机,而在城市里,KTV、录像厅、电影院等等,生活非常丰富。”曹宣说,城里的生活,让自己仿佛看到了一片新天地,自己暗暗立志,将来一定要在城里买房定居,不能再回农村了。
然而,在城市谋生并没有曹宣想象中那么容易。在皮鞋厂做了一年后,因为工资偏低、生活太单调等原因,曹宣换了工作,之后又陆续进过电子厂、制衣厂等,还到酒店端过盘子。“规矩太多,不习惯,年轻的时候脾气大,很容易跟人发生冲突。”曹宣说,在外面漂了几年,几乎没赚什么钱。
2004年,曹宣成了家。他重返学艺时做的老行当,成为一名泥瓦工,跟着村里人一起在各大城市参与一些工程建设。
回不去的农村
望着万家灯火,想起自己在乡下的老婆孩子,心里真不是滋味
“哪里有工程就去哪里,跑了许多地方,江苏、浙江,还有广东等地方都去过,起早摸黑,风吹日晒,吃了不少苦,也挣了一些钱。”曹宣说,虽然比工厂辛苦得多,但收入也增加了,“一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
2006年4月份,曹宣的第一个小孩出生,为了就近照顾老婆孩子,他回到株洲,开始跟着包工头做室内装修。“结婚后与老婆一直聚少离多。”曹宣说,孩子出生后,虽然自己回到了株洲,但有时候也忙得几个月不能回家看一眼,“那段时间,特别容易想家。”
2010年以前,曹宣每个月约赚3000元。在城里买房,是一种不太敢想的奢望,他住的地方,要么是建筑工地临时搭建的板房,要么就直接住在业主未装修好的毛坯房里,“晚上休息的时候,望着万家灯火,想起自己在乡下的老婆孩子,心里真不是滋味。”
“有时候也打退堂鼓,想着回到老家算了,但是出来这么多年,已经不可能再回农村种地,也干不了其他的事情。”曹宣说,外面虽然辛苦,但也只能咬着牙撑下去。最重要的是,呆在农村,除了生活已经不习惯之外,靠一亩三分地根本赚不到钱,只有在城市打工才能有收入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