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以村组为主体集中育秧推动双季稻扩面提质

22.04.2016  13:23

在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的当今时代,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粮食已成大势所趋,随着种粮大户的应运而生,管理粗放、产量不高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陷入大户规模经营不如农户精耕细种的尴尬局面。近年来,武冈市根据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貌不适宜大规模土地流转的特点,努力转变水稻遏单扩双组织方式,在积极培育种粮大户的同时,以村组集中育秧为切入点,在规模种粮大户与分散经营农户之间将村组培育成为粮食生产新型主体,创立了村组集中育秧遏单扩双新机制,为丘陵山区遏单扩双工作摸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今年3月得到省农委副主任邹永霞为首的全省春耕生产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武冈市以推进集中育秧特别是村组集中育秧为突破口,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为着力点,推行部门联动、水利优先、农业补贴据实发放、一票否决目标管理机制,确保了粮食生产扩面提质。全市水稻集中育秧12.4万亩播种面积达114.98万亩,总产47.218万吨,。

2016年来,坚持早研究、早部署、早行动,全力以赴推进以村组集中育秧为主的粮食生产,全面掀起了春耕生产高潮,已在10个乡镇街道的59个村建成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秧田面积711.16亩,秧苗长势良好,预计栽插大田面积40130亩,落实双季稻生产计划38.2万亩,双季稻整建制高产示范落实在龙溪镇23个村1个居委会,其中早稻2.16万亩,晚稻2.31万亩;双季稻万亩示范片落实在湾头桥镇15个村,其中早稻1.16万亩,晚稻1.34万亩;早稻万亩示范片落实在邓元泰镇14个村,面积1.1万亩。

二、主要做法

1.领导“一盘棋

2.管理“五统一

3.奖惩“三同步

三、初步成效

一是助推粮食生产产业化。

二是助推粮食生产专业化。受劳务经济的影响,现在农村想种田、会种田的农民日趋减少,村组干部相对而言容易留得住、用得上,加上农业部门派驻技术人员蹲点指导,更容易成为懂技术、会种田的种粮能手,育秧是种好粮的关键,武冈春季寒潮多,严重危害早稻秧苗成秧率,农户分散浸种催芽育秧风险大,村组育秧能手集成运用良种、良法育秧,可以减少育秧风险,提高秧苗成秧率和秧苗素质,确保了早稻栽插的基本苗数,为早稻丰收奠定了基础。据调查,村组为主体集中育秧模式的成秧率较分散经营模式高30%。

三是助推粮食生产规模化。由于村委的免费供秧和村组干部的示范带头,广大农户吃下了定心丸,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每年因此留下种粮农民近万人,湾头桥镇山青村张石铭,原本想去外面打工,在该模式诱导下,不但把自家8亩田全部种下双季稻,还购置机耕等全套设备,流转村民水田百余亩,种植双季稻或再生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