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杂草专家、省农科院教授柏连阳:27年除“一草”

02.03.2015  10:39

  湖南日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段爱珍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农谚:若要稻长好,黄秧落地先除草。

  47岁的柏连阳,27年来都在研究除草。去田间做试验时不慎摔伤,脸上还留下了永远的疤痕。

  27年就做一件事,回报厚厚的。至今,柏连阳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项,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草剂或安全剂16种,形成的技术成果累计推广面积6亿余亩,创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在2月28日举行的第九届“湖南光召科技奖”颁奖仪式上,我国著名杂草专家、省农科院教授柏连阳接过了奖励证书。

  柏连阳出生在湖南祁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9个兄弟姐妹,因疾病和饥饿,仅3兄弟长大成人。

  从小,他就跟随乡亲们在田里干活。那时没有除草剂,他还没有锄头把高,锄得很吃力,后背都晒脱了皮。晚上洗澡,背上沾了水,那一刻,钻心地疼,柏连阳一辈子也忘不了!当时他就想:难道杂草一定要人工才能锄去?有没有更加轻松有效的办法?

  “长大学农”的种子,就这样种在了柏连阳的心底。高中毕业,他选择了湖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大学毕业进入省植保所工作后,他的目标就是:为农民除草,实现儿时的梦想。

  与稻田杂草作战,不容易。

  杂草不仅种类多,而且恶性程度最高的稗草与水稻是远房亲戚,外形相似,生存力极强,争夺营养不择手段。农谚:“留一棵稗草,挤掉十棵稻。

  如果只是单纯地杀灭杂草,倒也不难。但是,要做到高效除草又不伤害水稻就难了,尤其是使用的方法或产品全部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更难了!

  上世纪90年代,正是除草剂发展的黄金时期,柏连阳已经有了一些科研成果。住在省农科院农药仓库里,除了一卷铺盖和一个塑料桶,基本就没有家当了。

  有人劝他下海做生意。他还是干着老本行,从实验室到稻田,又从稻田到实验室。

  为了验证效果,柏连阳每隔3天必须到农田观察变化,提取数据。盛夏天,他拄着一根棍子、戴着草帽、背着数据包、打着赤脚来到田里,有人和他开玩笑:远看像个“要饭”的。

  有一天,柏连阳骑着破旧摩托车,前往十多公里外的实验大田进行除草剂效果田间调查,因避让路上过往车辆,他一时失控摔了下来,被甩出几米远,右脸被路边石块划了一道口子,当时就流血了。为了不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他用手擦了擦流血的右脸,决定回去再处理伤口。

  等他调查完,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此时他的脸上一片血迹,肩膀和胸前的衣服上也有了点点血痕。此后,柏连阳的脸上就永久地留下了一道疤痕。

  据测算,我国常年受杂草严重危害的水稻面积高达1500万公顷,每年因杂草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多年与杂草交战,柏连阳发明了不少除草的秘密武器。由他领衔的“水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成为我国杂草科学领域近10年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

  以前农民喷施3至4次除草剂才能搞定,现在只需1次就可控制全季草害,水稻还能增产。柏连阳的诀窍是:突破了国内外长期认为异丙甲草胺、甲磺隆等高活性除草剂只能用于旱地除草的理论禁锢,率先发现了异丙甲草胺等5种除草剂对稗草的毒力比在旱地高10倍以上,且不伤及水稻。

  稻田杂草种类多,如何让几个克星联合作战加大攻击力?柏连阳发明了多靶标除草剂,一次施用后对水田杂草总防效达97%。他还率领课题组乘胜追击,借助川芎、羌活、细辛3种植物,发明了3种保护水稻免遭除草剂毒害的方法,可使水稻增产6.7%至10.3%,较国外同类产品解毒效果更好,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