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送快递是噱头还是方向? 智慧物流还需时日
中国物流行业正在经历着快速变革和创新。无人机、云仓储、机器人等出现在物流行业,让整个行业充满“智慧转型”的期待。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处于初级阶段,运输及仓储信息化低、各物流公司数据分割等仍需突破,业内人士认为,智慧物流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简单等于无人机、机器人,还应包括数据打通、服务标准统一等,真正实现智慧物流还需时日。
物流转型迫在眉睫
仅仅10年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一的网购大国和快递大国。今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宣布,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背靠高额的网络零售额,有人说,物流行业已是中国诞生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快递年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从100亿件到200亿件,仅仅用了432天。
与之相对应的是,物流企业日均处理量已达到近6000万单。由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和菜鸟网络联合发布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显示,承担了其中主要递送业务的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达到203.3万人。
有机构预测,未来中国每天的快递包裹将会达到3亿单。在这样的量级下已不能仅依靠人的力量,而需要技术、数据等智慧力量。
中国快递协会会长高宏峰表示,快递业发展到今天已有相当的规模,下一步要保速提质,发展速度要保持,服务质量也要提高。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快递业要获得双赢,关键要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快递物流业的发展。
中国快递业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但整体质量却难言国际领先,高运营成本也制约行业发展。据菜鸟网络提供的数据显示,以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例,这项直接影响经济体综合实力的指标,发达国家只占8%,而中国目前是16%,有巨大的下降空间。
近几年,京东物流和菜鸟网络之间的“竞争”备受瞩目,两者实行不同的物流发展路径。京东砸重金自建仓储,高投入给京东带来了更多的用户;而菜鸟专注打造平台,它的物流建设思路是利用社会化资源的协同,联合了其电商平台所能集结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例如顺丰、三通一达、中国邮政等。
而无论是上述哪种路径,都不得忽视的是,中国快递已进入年业务量“200亿件”时代,必须思考和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让海量包裹更快更好地送达到每一个消费者的手中。物流行业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