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朱振国:念党情 扎扎实实做新闻报党恩

19.07.2016  06:37

(1985年,朱振国以消息《为什么要开这样的展销会》获得了长沙晚报第一个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的前身)。他开心的说:“自己身体力行跑出的稿子得了奖,也是对得起党。”毛伟冬 摄)

 

  (在采访过程中,朱振国不时地露出俏皮的一面。)

  (以党人的身份自律,以报人的身份为自觉,在大半辈子的工作中,朱振国一直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要求督促自己。)

  (现在,朱振国读读长沙晚报,肯定另有一番滋味。)

  (朱振国最大的爱好就是写毛笔字,他说,年纪大了要静心,练毛笔字不仅可以平缓心绪,还可以培养定力。以上均由  毛伟冬 摄)

  星辰在线7月18日讯(星辰全媒体见习记者 柳佳路 毛伟冬 记者 胡伟男) 一头银白的头发,红扑扑的脸颊,爽朗的笑声,中气十足嗓门。初次见到朱振国老人,很难想到他今年已是83岁高龄。自1953年10月25日成为预备党员,1954年4月25日转正成为正式党员以来,朱振国已有63年党龄。除了“老党员”,他还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身份——长沙晚报创报人。

  相信共产党

      向往共产党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陪着长沙城亲历过苦难。解放后进入工厂当工人,过着稳定的生活,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因为感激于当下的幸福生活,朱振国非常崇拜毛泽东和朱德。他心怀共产主义,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53年,我还是一名普通工人,工友中已经有不少人成为了一名党员,我非常羡慕。于是找到工厂的党支部书记,直接问道:‘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吗?’”朱振国为入党做着积极准备,他认真读《共产党宣言》,钻研共产主义,直到1954年,他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这,给他参与创办长沙市委的机关报-长沙日报(长沙晚报前身)创造了契机。

  感谢党的栽培

      以做好本职工作来回报党的恩情

  1956年,朱振国被调筹办长沙日报,并于1960年被报社送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书,1963年回长沙晚报。1983年,他成为了长沙晚报主管新闻内容的副总编辑,直至1994年退休。退休后,朱振国又被长沙晚报返聘5年,并在市委宣传部当了10年的新闻阅评员。

  朱振国大半辈子的办报经历,都可以从其业务自传《一辈子献身党的新闻事业》中寻见,对于“老报人”、“前辈媒体人”的称呼,则是实至名归。

  “能把我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工人,送到当时最令人向往的学府去学习新闻,我非常感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朱振国说:“我感谢党的恩德,感谢报社的培养,既然认定新闻工作,那就用一辈子做好这个工作。

  从人大学习完毕后回到报社,朱振国在农村财贸组做了三年记者。回忆起青年时期的朝气勃发,他告诉记者:“那时去农村采访,没有采访车,只能搭乘去县城的班车,若要深入乡间,就只能走着去了。当时有句新闻行话,叫做‘吃碰饭,睡钻觉’。意思是说,要吃饭了,路过哪个农民家里就在哪个家里吃,还必须交三两两票;要睡觉了,找个单身老农,钻到他的被窝里去睡一觉。”

  1985年,朱振国以消息《为什么要开这样的展销会》获得了长沙晚报第一个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的前身)。他开心的说:“自己身体力行跑出的稿子得了奖,也是对得起党。”

  以党人的身份自律,以报人的身份为自觉,在大半辈子的工作中,朱振国一直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要求督促自己。因此,在做新闻工作时,他践行着自己定下的、不可违背的准则:能吃苦,不讲究任何名利;采访的内容必须真实,要对得报纸、对得起人民群众;自己写的每一个字都要负责任。

  嘱托新一代媒体人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退休后的朱振国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这一闲下来,时间就多了起来,但他的生活仍然过得有滋有味。如今,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写毛笔字,他说,年纪大了要静心,练毛笔字不仅可以平缓心绪,还可以培养定力。吃过饭后,看完书后,起身在院子里走一走,散个步,让身体舒展舒展,身心都得到了很好的调试和放松。

  老年生活是安静祥和的,难免的,他也会偶尔听到新媒体带来的喧嚣。做了一辈子新闻,朱振国深知媒体的重要性,深知舆论的重要性,深知媒体工作者责任感的重要性。他说:“现在,互联网、新媒体都很发达,这要靠新一代的媒体人不断奋斗。我希望你们,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朝着一个目标去奋斗,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党做了贡献。要把毕生的精力放到工作当中去,就像习主席说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