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起步,就与未来同步——长沙市天心区新学校建设写真

08.03.2017  22:33
“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诠释教育的真谛。 是的,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裂变,全球化进程加速,“大数据时代”到来。面对未来社会的需求,我们应如何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呢? “起步,就与未来同步。”长沙市天心区以新学校建设为切入点,秉持规范先行、文化先行和品质先行的理念,高标准全面升级天心教育新地图,构建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动力群”,为天心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基。
  规范先行——让学校建设“有章可循”   今年已升入初中的曹瑞轩是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的首届毕业生。回想起自己的小学时光,曹瑞轩的心中充满了回忆。“2015年6月19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因为那天学校为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晚会。那晚,皓月当空。苍穹下,我们在校园里撑开几十顶帐篷。皎白的月光下,大家和老师们席地而坐,一起载歌载舞、数星星、看月亮、谈未来……累了,就在帐篷里露营。” “好玩”是学生在湘府英才小学最大的感受。在“好玩”中,这所2011年兴建的年轻学校正蓬勃发展,成为长沙市城南地区老百姓心中的“名校”: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经典诵读/规范汉字”双特色学校、“长沙市两型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书画大赛团体一等奖”“天心区教育教学质量抽测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湘府英才小学是天心区新学校建设中的一个缩影。“湘府英才小学、明德天心中学、青园中信小学、仰天湖中建小学、天心区实验小学……这些新建学校,从规划到建成,再到成长为一所优质学校,都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天心区教育局局长谢巍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天心区实施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投入11.5亿元,完成了36个学校建设项目,其中学校新建项目7个。 新建一所,成就一所。为何天心区的新学校成长如此之快?面对记者的疑问,谢巍说,其实,新建学校品质的提升不仅表现为一种结果,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此,学校品质的提升不仅仅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更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需要确定具体行动计划,按计划推进;同时,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做好总结,使之常规化、行为内化、成果固化。  因此,天心区在新学校建设之初就要求“高标准、高起点”,非常注重“规范”二字—— 规范筹建。每所新学校在启动建设之初,由教育局成立学校建设筹备小组,每个筹备组明确一位局班子成员蹲点指导。筹备组全程参与学校建设和规划设计,提前思考学校发展定位,确保学校建设符合学校发展的目标需求。 规范经费使用。重视对新学校财务人员的管理培训,指导学校提前做好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采购工作。为学校启动安排开办资金,确保各项经费及时到位,保证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规范招生。严格招生入学要求,做好新学校学区划分工作,规范新学校招生流程。 规范师资配备。配优、配强新学校的管理团队,并在骨干教师配备上适当予以倾斜。严格规范新学校教师招聘工作程序,确保每一所新学校的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相对均衡。 “学校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其实就是教育学的生动实践,我们思考‘什么样的学校环境’时,实际上是在追问‘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思考‘需要什么样的教室’时,实际上是在追问‘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谢巍在新学校建设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和追问。他说,以天心区实验小学为例,在筹建之初,学校从平面布局、外立面设计开始,与设计院交流,总平面图一共有5种布局方案,不仅要满足学校的各项功能,还考虑方位朝向怎样更合适,外立面的设计更是一波三折。第一稿为学院风的徽派建筑,以蓝灰为主色调,与周边建筑风格协调,但缺乏童趣。第二稿根据长沙市对学校外立面色彩的统一要求,以红色为主色调,现代感很强,也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第二稿的实施过程中,又进行了几次调整,由原来的24个班规模调整为30个班,因红线距离太近,1号教学楼由原来的5层变成了4层。为保证充足的普遍教室和功能室,一部分办公区域全部取消。 为了让新学校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天心区为新学校成立专家顾问团,全程参与和指导新学校文化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确保学校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与此同时,天心区建立局领导、机关干部联点学校和建设项目工作制度、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和兼课任教制度,加强了对新学校的有效指导。 天心区教育局分管建设的副局长张其林告诉记者,在天心区实验小学建设之初,因为手续的问题纠结了很久。为了让学校如期完工,从2015年12月以来,学校每个星期都会专门召开由教育局、建设方、筹建组、设计院、监理公司多方人员参与的调度会。在每次的调度会上,相关人员将上周工程进度、下周工作安排、亟需解决的问题等内容进行现场汇报和解决。 “按需逐步投入,空间适当预留,细节彰显品质。”这是天心区在学校建设中的又一特点:舍得投入却不盲目投入。青园中信小学校长张文对此深有体会,学校的建设分为五期工程,像鸟巢、湿地生态园都是学校的三期、四期工程。 仰天湖中建小学校长宋毅萍是一位有着多年教育管理经验的校长。她告诉记者,学校在基础建设完成后,区里还分阶段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了多媒体报告厅、篮球馆提质改造,并启动11间功能室的文化建设。“学校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生源的变化,对学校建设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因此,建设初期的留白是为了学校未来更好的发展。”宋毅萍说。    

文化先行——让每所学校生长出独特气质

 

 

  上课穿梭于“城堡之间”,下课活跃在“森林”草地之间,可以藏猫猫、观察蚂蚁洞甚至可以捉毛毛虫……即使不小心跌倒,还可以开怀大笑。   “看,这里是我们学校的鸟巢!”跟随孩子们的指引,毗邻学校操场的一个“鸟巢”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是用钢筋塑性,藤条编织的生态展示馆。“等春天到了,藤条就会发芽爬满鸟巢,鸟儿会飞过来,陪着我们一起玩耍。”在孩子们欢快的话语中,我们又发现鸟巢底下还有一条小溪穿流而过,旁边盛开着一片油菜花,流入一个种满荷花的池塘。 这里是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也是童话里走出来的最美校园。三年前,青园中信小学还规划在纸上。短短3年时间,她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美誉度却在飞速增长,成为众多兄弟同行交流学习的“必经之地”,甚至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 “一所新建学校之所以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还要得益于校园文化的‘先行’。”从默默无闻到名声远扬,学校首任校长刘菲菲见证了她的成长与蜕变。原来,早在2013年春,筹备创建青园中信小学的顶层设计之时,就已明确学校的文化核心价值取向——信念教育。 “相信是一种力量,这是我们的校训。不管什么奇思妙想,相信它,便会产生一种力量,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作为教师,我们深信,无论什么样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禀赋和异彩。给孩子一份相信,一份等待,他会比我们想象中做得更好。”在刘菲菲看来,童话般的美丽校园、萦绕梦想的许愿长廊、满溢书香的阳光书吧、高端大气的科技长廊,无不承载着未来对孩子们的爱与希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区域教育的发展已不再停留在普及义务教育、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信息化技术装备等一般要求上,而是走优质均衡发展之路,优质均衡的核心就在于文化提升。”在谢巍的理解中,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尚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让每所学校生长出独特的文化气质,打造具有天心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成为天心教育人的追求。 自2013年以来,天心区启动实施“学校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全区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与任务书。2015年,天心区成立学校文化建设评审委员会,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区域整体推进的思路,将全区各学校的发展聚焦在文化建设上。 对新学校建设的要求,不仅仅是完成教学楼建设任务,更要求筹备组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提前思考,提前介入。与此同时,全区组织学校文化建设评审委员会专家团队全程参与和指导,加强论证与研究,确保学校建设不走弯路,也使得新学校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彰显出文化品位,并通过文化助推学校发展。 “以往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方案常常是朝令夕改,一任校长一个提法,不注重文化的积累传承;要么因理念提出时较为仓促,没有体现学校本身的特点和风格;或是不懂得校园文化的科学内涵,对学校的办学历史挖掘不够,不能让校园文化真正根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作为学校文化建设评审委员会的一员,刘菲菲深知区域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品质和科学性,离不开专家团队的适时诊断、指导、推进与评估。全区‘抱团取暖’,极大地提升了校园文化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也避免了盲目的重复建设;在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学术氛围的同时,为校长们打开了一扇窗,得以洞见更广阔的天地。” 仰天湖中建小学校长宋毅萍便是区域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受益者。 作为一所新建成的学校,怎样在这张“白纸”上绘出校园文化的蓝图?应该用什么样的文化来引领、感染我们的孩子?自担任校长的第一天起,“文化”便成为宋毅萍思考的关键词。 2014年4月,仰天湖中建小学筹备组成立,构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成为筹建工作的核心任务。从最初起草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到历经两次天心区学校文化建设评审委员会的专题论证,可谓是易稿不下100次。构思、推翻、重构、再建……怀着这份矢志不渝的情怀,几经辗转,2015年6月,学校确定核心办学理念——“弘天健之道,成君子之美”,以“健美力行”为校训。 “有了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我们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便有了‘主心骨’。”宋毅萍介绍,为养成学生的“君子之风”,大队部开设为期两天的入学教育课程,涵盖日常规范、文明礼仪、卫生、安全等5大板块;高标准配备的室内体育场馆建成,为孩子们提供强身健体的场地;校园内开辟“萌芽基地”,孩子们种上喜爱的绿色植物,在生命的律动间体验成长,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三年探索,三年积淀。目前,天心区通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自主申报和逐个培育的方式,创建了一批教育理念先进、管理模式科学、课程实施到位、师生素质优良、学生个性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进而带动了全区学校文化建设质的飞越。 眼下,学校因文化得到滋养,也让文化因学校而独放异彩。一所所新建学校从自身的办学实际出发,探索并践行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因子”——青园小学在“六年服务一生,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指引下,致力于建设全体师生快乐学习、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形成了自身的教育品牌;幼幼小学吸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精髓,坚持“以爱育人”;天鸿小学以“顺应天性,志在鸿远”为核心理念,逐步构建多元文化启蒙教育体系,学校办学活力稳步增强;青园中信小学秉承“相信是一种爱,相信是一种力量”建校育人,形成了学校独有的文化魅力;天心一中“守正创新”;青雅丽发学校“青胜于蓝,雅出于心”、实验小学“保持你的好奇心”等学校文化品牌逐渐深入人心……一番全新的教育图景,正在天心区的教育版图上铺展开来。  

品质先行——擦亮优质教育的品牌

 

 

  “Hello,my name is……”在学生一口流利的英语自我介绍中,天心区实验小学的“奇妙学习之旅”期中闯关活动拉开帷幕。孩子们只有顺利通过“我善表达”“我会思考”“我懂欣赏”“我爱运动”这四个关卡,才算是“闯关”成功。 自“闯关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里变得格外热闹。课余时分,孩子们讨论的话题成了“你做了什么实验?”“我的小制作长这样”;连走路时都哼唱着小曲,或用英语大声地进行自我介绍…… 原来,天心区实验小学在学生评价领域做了一项新的尝试——打破传统意义上期中考试的“条条框框”,从学科融合的视角出发,将英语、语文、科学三个学科融合为‘我善表达’项目;‘我会思考’注重“数感”与“语感”的融合,考查学生能否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明晰解题思路;‘我懂欣赏’是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体,引导他们用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我爱运动’则以跳绳为突破口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 “学科之间本没有严格的界限,跨界融合将成为未知世界的关键词之一。”从传统意义上的期中考试“变身”为趣味十足的智趣闯关,该校校长黄迎浪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其实,学习并不是枯燥的‘我讲你听’,它也可以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孩子们在这样的跨学科活动中挑战自我、锻炼胆量、体验成长。” 这项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的“金点子”源自该校教研主任黄杰,她是今年6月初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之中。当时正值暑假,本是教师‘修生养息’的大好时节,但新校筹建工作千头万绪,用黄杰自己的话说,“比平日里上课还要忙”。 “这所还不满‘周岁’的学校之所以能如期开学,人、财、物的筹备样样都不能少,还要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这其中,人是关键。”黄迎浪说,天心区实验小学是今年9月开学的,19位在职教师中,就有7位是市级骨干教师,每个学科都有“领路人”。 熟悉教育的人都知道,一所新学校要提升品质,关键在师资。天心区在学校建设的同时就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配优、配强新学校的管理团队,并在骨干教师配备上予以适当倾斜,已成为天心区提升新学校教育品质的有力抓手。 有了优质的师资配备,如何让他们在一个全新的集体中各展所长,携手同行?天心区把发力点放在教师团队建设上。天鸿小学校长孟新对此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2013年,她调任天鸿小学校长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39名教师“拧成一股绳”。经过反复考虑,孟新把学校“鸿雁文化”中“不让一只大雁掉队”的理念融入教师团队建设,提出“把每一位教师放在心上”,并精心策划了“卓越教师年度颁奖典礼”——每年9月29日,课改先锋、健康教师、书香教师、敬业教师和最具大雁精神奖等六大奖项静候着他们的“主人”。在2014年的“卓越教师年度颁奖典礼”上,看着有人捧回“书香教师”的奖杯,总务主任李雄心里痒痒的,他当众慷慨激昂地说:“我也要向优秀教师看齐,多阅读、多反思、多走动、多动笔,明年争取也拿到‘书香教师’的奖杯。还请大家监督我!”自此,“李四多”的外号不胫而走,体育专业出身的李雄也时时以此为念,闲暇时总是书不离手。2015年,他如愿捧回“书香教师”的奖杯,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在湘府英才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系统的规划:经典阅读,一日一丰富;业务学习,一周一坚持;青年教师培训,一期一台阶;教学比武,一年一盛典。通过学习共同体、研训共同体的建设,形成教师之间交流与对话的机制,以“规范”形成共识,以“研讨”发展个性,引领教师以“生长”的姿态前行。 不仅仅是专业成长,天心区还在新学校发展中用心培育每一个教师的幸福感。在天鸿小学、湘府英才小学等新建学校,一个名叫《国王与天使》的活动深得老师们的欢心:以学校为单位,大家将每个人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并依次随意抽取纸条,每个人抽到的名字就是自己的国王。游戏中,每个人既是一个人的天使,又是另一个人的国王,无一例外。国王不知道自己的天使是谁,天使要默默地关心、关注着他的国王。 爱就这样在每个教师之间传递发酵:  清晨,推开办公室的门,办公桌上早已放了一束鲜花。“国王,美好的一天从花香开始……爱你的天使”。上完一堂课,回到办公室,办公桌上悄悄泡好了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杯底压着一张纸条:“国王,工作再忙碌,也要注意休息哦”…… 有了优质的师资和精诚协作的团队,不少新学校把品质提升的目光聚焦到课程建设上—— 每周星期二,是青雅丽发学校五(2)班宋莎莎同学最期待的一天,上午第一节上过数学分层走班(B)班的课后,下午的两节课,她又将走进选课走班校本课程《多彩园艺》的教室。和她一样,选课走班的孩子们都直呼“好玩”。记者在学校采访时看到,《科学实验室》的教室里15名孩子围着老师兴致盎然地做实验;《书法探秘》教室里老师带领孩子们探索古今书法的奥秘;《天使合唱团》教室里传来婉转悠扬的悦耳童声;《多彩园艺》教室里孩子们围着花花草草欣赏把玩…… “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该校校长余战勇看来,学校培养100个学生,其中99个合格,那剩下的‘1’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就是全部。新学校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的高标准配备上,更要有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表,这是学校早在开学前就着手谋划的一件大事。 科学实验室、3D打印、儿童诗鉴赏、童声合唱、志愿者在行动……翻开青雅丽发学校的校本课程规划,涵盖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审美、综合学习与实践、生活技能和身心健康七大主题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内容包括多彩园艺、石头彩绘、DI、书法、合唱、主持、吟诵、体育舞蹈、围棋、外教英语等50门课程,建立起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超市”。学校打破原有的班级形态,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行走班制教学,经由师生的双向自主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   “新建学校不单单是硬件设施的高标准配备,更有教育‘软实力’的持续发力。建设一所,就要成就一所,让她们在‘咿呀学语’之时就积蓄与未来角逐的力量。” 2016年开始,天心区又启动了学校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预计投入19亿元,实施27个学校建设项目,其中学校新建项目10个。我们期待,这些有品质的新学校,都能擦亮天心优质教育的品牌,照亮学生的未来之路。(本文作者:陈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