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阳:《统计文化》唤醒了沉睡中的我

01.12.2014  21:01

  在刚刚参加统计工作之时,似乎有时心中还产生一丝丝压力感和畏惧感。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与它匹配,是否按时完成分配给我的任务,不知道是否辜负了工作寄予我的期望。带着各种心理活动与统计文化开始结伴同行。

  刚开始,我不知道要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思路,在疑问,写工作?写生活?或是写其他各个方面?一系列的疑问浮现在脑海。后来,我开始看《统计文化》在省局中呈现出来的文章。一个小小的我,一个不成气候的我,一个没有文化底蕴载体的我,一个不会学以致用的我,一个.........在《统计文化》的田野里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五彩的世界。

  里面有写工作的,对于工作,这些文字是倍感有益,在这些文字中如若我们细细品尝或是深深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文字背后者独到的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思想与渴望,发现文字后面体现的能量与表达。

  里面有写生活的,对于生活,这些文字是传递能量,在这些文字中如若我们与自己的真实生活对照,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所甜美再加一些辛酸剂的结合体,发现生活需要向上与态度。

  里面有写情义的,对于情义,这些文字是真情流露,在这些文字中如若我们用心看,我们就会发现那不是文字,而是一个感动的画面与故事,是一种情的写照,一种义的见证,发现情义依旧是存在的。

  里面有写.........

  里面写的很多很多。一贯喜欢文字,但没有墨水的我,一有时间就喜欢看《统计文化》里面的文字,有时候,一打开就看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有时候,会因为某一篇文章的精彩而如痴如醉;

  有时候,会因为某个人的真情流露而流下眼泪;

  有时候,会因为作者独特思想的闪现而万般欣喜;

  更甚至,有时候看到特别好的文章时,我会下载下来,反复细细品味,越读越有韵味,心想,文章的作者文采沛然,有很厚的文化底蕴。有的文章直戳人心,使人不得不产生共鸣,对我的认识,态度,思想,价值观都会有强烈的冲击。每当读完一篇好的文章时,在内心深深的折服。而我的写文字也在潜移默化中有了一点点的小进步,令我万分欣慰。

  后来,我在思考,如果没有《统计文化》一览,那么,工作完成之后的我在干什么?把闲置的时间都用在了哪里?我脑海中的知识是否有更新的可能性?我是不是一直昏昏沉睡,无法唤醒?我是不是逐渐迈进堕落的边缘线上?

  答案是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很大。

  如果没有《统计文化》,工作完成之后的我也许在玩游戏,上上网,逛淘宝,玩微信等等,在最有意思的时光做各种没有意思的事,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做着三岁小孩或是八十岁老人都能干的事,无限放任自己,这一切的一切都本不该属于年轻的我们。

  如果没有《统计文化》,也许我把闲置的时间都用在了无所谓的走走停停,也许用在了不停地刷QQ、刷微博、玩自拍等各种消遣,也许用在了抱着电话开始煲电话粥的无线话唠中,也许用在了虚拟的电视剧中无法自拔,也许用在了昏昏沉睡的懒散中。

  如果没有《统计文化》,也许我不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涵义,不懂得欣赏他人的才华,不懂得自己欠缺多少知识,不懂得自己的思想有多么的落伍,不懂得自己与现实之间的脱节,不懂得自己脑袋僵化的程度,不懂得更新自己的认识与态度。

  因此,有了《统计文化》,以上所述的各种现象,我都认真地克服了,把一切不好的迹象都改正了。

  因为《统计文化》,我把上上网改成看报纸;

  因为《统计文化》,我把逛淘宝改成买书籍;

  因为《统计文化》,我把睡懒觉改成看文章;

  因为《统计文化》,我把.........

  所以,在此,我用不成熟的文字来由衷的表达内心成熟的谢意,真诚的感谢《统计文化》,是您唤醒了沉睡中的我,挽救了“堕落”边缘线上的我,换回了一个“改邪归正”的我,换回了一个全新的我,换回了一个真正的我!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廖朝阳]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