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派出(驻)纪检组织管理模式 聚焦主业成效初显

19.01.2016  09:01

   星辰在线1月19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李静) 近日,两名工作人员在望城区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挨家挨户查账核物……这种不打招呼的“明察暗访”是望城区纪委派驻民政局纪检组定期开展的监督工作之一,也是望城区老百姓身边出现的反腐工作新常态。据悉,近年来,望城区探索实施派出(驻)纪检组织管理模式,变“直接监督”为“监督的再监督”,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个派出机构让监督在身边

  “同体监督抹不开面子,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据介绍,过去区直单位纪检组的工资、福利、考核等都在本单位,还承担了本单位具体工作业务,因此执纪监督问责难免受到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望城区自2011年起探索实行了“彻底分离、专司监督”的派出(驻)管理模式,改纪检组织区直单位“内设”为区纪委“派驻”,不仅在财政、交通等17个重要职能部门派驻纪检组,还成立了3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分片管理其他区直单位。同时,派出(驻)人员不进班子、不分管业务,只履行执纪监督责任,变“身兼数职”为“聚焦主业”,变“直接监督”为“监督的再监督”。通过几年的探索,望城以“驻点派驻”与“综合派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派驻监督全覆盖。

  “这份结算书有问题,必须马上停止工程付款。”望城区铜官循环工业园区道路养护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提交的结算量高达70多万元,派驻铜官循环工业园纪检组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核查发现,结算资料中混淆了“清缝”和“割缝”概念,造成结算量超出近30万元,纠正后只需按45万元进行结算。“身份转变和职能的清晰定位,让我们更加敢讲敢管,对‘三重一大’的监管更加有效。”派驻铜官循环工业园纪检组长胡巧云有感而发。

  “内设与派出,效果完全不一样。”望城区纪委常委雍佳介绍,派出(驻)纪检组织好比是前沿观察哨和预警器,有利于准确把握全区反腐倡廉形势。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区直各单位领导干部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一岗双责”落实更加到位,党员干部普遍感受到,纪检组监督就在身边。

  专项检查否决条件不符危改户

  “年度监督发现问题不少于2个。”有效发现问题是望城区派出(驻)纪检干部考核清单中的“重头戏”。在望城区建立的派出(驻)纪检组织日常工作竞赛机制下,20个派出(驻)纪检组织干部始终围绕执纪监督问责主业,互相学习互相比拼,有效开展工作。

  2015年,望城区派驻住建局纪检组深入全区乡镇街道随机抽查入围危改对象480户,抽查率达48%,督促乡镇街道调整补助核准对象7户,当场对不符合危改政策要求的40户予以否决。并对全区50个在建项目的监理部关键岗位人员配备及到岗履职情况进行重点督查,签发整改通知书14份、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告知书19份。望城区派出第三纪工委对分片联系的22个单位开展14次督查,发现公务接待不规范等问题108个,发放整改通知书38份。如发现畜牧水产局、住房保障局公务用车晚上没有定点停放后,及时约谈单位一把手,明确提出整改意见。两个单位一把手主动整改,公车不仅规范使用,也规范停放。

  望城区派驻财政局纪检组指导驻在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三创、三赛、三评比”主题竞赛活动,财政资金管理更加规范;派驻执法局纪检组对驻在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定期对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评议并实时通报;派驻铜官循环工业园纪检组督促驻在单位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汇编,2015年铜官园区“三公”经费前11个月同比整体下降63.99%,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同比下降35.6%,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69.6%。

  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派出(驻)纪检组织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综合运用约谈、诫勉谈话等手段,抓早抓小,认真履职,切实发挥了监督前哨的作用。不仅有效协助驻在单位党委(组)抓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也赢得了驻在部门的尊重、信任和支持。“有了派驻纪检组的监督提醒,单位干部职工自觉在规矩框架下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望城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必武认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抓实,既保护了干部,也有力促进了业务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