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热线报告出炉:吵吵吵,到底啥时候是个头

14.11.2014  10:26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1月14日讯(记者 尹小龙)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热线86885555在10月份接到重点民生诉求共计47件,其中市容环卫类(噪声扰民、环境污染、违章建筑等)的投诉最多,为16件;市政设施类(公交、红绿灯、路灯、下水道等)13件;商业服务类(水电气、消费投诉等)11件;其他诉求7件。对于10月份的民生诉求问题,本报重点关注了噪音扰民、市民素质以及出行安全等问题。

   问题一 噪音扰民仍是投诉热点

  噪音扰民是民生诉求的“顽疾”。此前有工地深夜施工扰民、非法改装摩托车深夜飙车扰民和夜宵摊通宵经营扰民,如今又多了一个校园喇叭扰民。

  10月份,家住山水人家的陈女士投诉称,与她家仅一街之隔的星沙中学从早上到傍晚一直在放广播,并有喇叭高声喊叫的声音,她被吵得快要神经衰弱了。家住天和华城的林先生也有类似抱怨,他中午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回家休息,结果这么一吵,再也睡不着了(见本报10月27日03版《学校喇叭吵,居民受不了》)。

  对此,星沙中学表示这是为参加比赛做准备,他们将尽量调小音量,或调整训练时间。然而,就在本报报道此事后,仍有市民投诉星沙中学喇叭扰民。

  参加比赛想取得好成绩可以理解,但打扰附近居民的休息就不应该了。学校完全可以调整训练时间,并控制喇叭的音量,虽然比赛成绩重要,但市民的正常休息时间不该沦为牺牲品。

   问题二 部分市民素质有待提高

  明明有禁止烧烤的警示牌,不少市民还是带着木炭、固体酒精和报纸来到松雅湖国际友谊林做烧烤(见本报10月28日01版《烧烤吃嗨了,却留下大“伤疤”》)。破坏严重的地方甚至地面被挖开了一个洞,地面上卫生纸、塑料袋、烧烤签、筷子以及水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由于长时间被浓烟和高温笼罩,一些植物都已被熏蔫了,草坪也被火烧得一片焦黑,看上去很煞风景。

  这种在非烧烤区“放火吃肉”的行为,图的是一时痛快,损坏的则不仅是户外的好风景,还有作为一位公民的素质。

   问题三 出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信号灯设置不到位,6叉路口人车交错,事故频频发生;人行道上井盖没盖好,小学生上学路上被井“吞”……与以往相比,出行安全问题在10月份颇受市民关注。

  明月路与天华路的交叉路口路况非常复杂,因路口不规则且各类车辆穿梭,时常有交通事故发生(见本报10月29日03版《6叉路口人车交错 事故频频发生》)。明月路往西连接107国道,往东连接滨湖路京港澳高速出入口;路口靠近天华路一侧是703公交车终点站;板仓路两侧为灰埠小区居民楼,车人混杂;另外北侧两个路口也是居民区出入口,人车混杂,场面很是混乱。对此,交警表示将增设信号灯以改善路面情况。

  住在星沙楚天雅郡的小黄在上学的路上,经过漓湘路时,跌进了没盖好井盖的管线检查井里,摔破了头(见本报10月15日03版《井盖冒盖好,8岁伢子被“坑”》)。井盖吞人的现象并非新鲜事,而这次发生在星沙则为相关责任单位敲了警钟。如果相关责任单位有定期检查井盖是否完好,并及时修复,那么市民出行的安全将更有保障。

[编辑: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