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佳时机”吸引新一代海归回国创业

06.03.2016  01:06

   中新社长沙3月4日电 题:中国“最佳时机”吸引新一代海归回国创业

  中新社记者 唐小晴

  “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国外市场和经济环境趋于完善、饱和,各领域的机会很多,海归回国创业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身兼某国际贸易公司CEO与湖南常德中山外语职业学院副校长的“80后”海归左菲如是说。

  2007年,19岁的左菲赴美留学,毕业后,因国内频频出台的创新创业政策,她决定回国,利用父亲开办的外语职业学院作为“跳板”,创办一站式国际留学项目,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学生搭建一线城市的留学交流平台。

  左菲眼中的最佳时机,源于中国“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号召。据湖南官方媒体报道,截至2014年,该省已有逾11万留学人员来湘就业创业,且以年均13%以上的速度递增。

  2010年,出生于1983年的罗炜豪率16个志同道合的海归一同回国,在长沙近郊建立起一家千亩蔬菜基地。“几年不见,长沙高楼林立,成立了许多留学生创业园区,回国创业有巨大的机遇。

  起初,为寻找业务,罗炜豪赴旧金山、北京、上海、香港、高雄等20多座城市开拓市场,但效果甚微。“关键时刻是政府帮了我们,不仅为我们招商,还优化环境和介绍资源。

  短短两年时间,罗炜豪和创业团队的分公司、门店已遍布北京、香港、台湾、旧金山、新加坡等地。如今,他还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着手布局云商平台,让健康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今年32岁的王洪健2011年从日本留学归国,被长沙一所重点中学聘为国际部主任。2013年,王洪健放弃优厚年薪,自筹200余万元人民币,承包1600余亩土地办起农庄,当起了海归农民。

  “遇到这么好的创业时机,我不想错过。”王洪健说,在他创业艰难阶段缺少资金时,共青团长沙市委组织举办了创业青年金融对接会,帮他成功地向邮政储蓄银行申请到一笔“救急”贷款,渡过了创业难关。

  “我想利用新生代海归视野宽阔、理念新颖、人脉资源层次高的特点带动农民致富,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之路。”王洪健表示,他的农庄目前已吸收近百名农民就业。

  不过,中新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遭遇行政审批阻碍、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融资难等因素,仍是许多新生代海归回国创业的“绊脚石”。

  左菲认为,海归回国创业需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关键是“接地气”,因地制宜地在探索中体现自身特色。罗炜豪则表示,海归不能指望政府优化环境,自己也要学会了解市场,努力获得资源。

  根据教育部2015年3月发布的数据,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1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51.84万,学成回国人员总数180.96万,三分之一的“80后”、“90后”新生代海归硕士选择回国创业,且创业领域呈现向新兴产业倾斜的趋势。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去年在《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归创业资源丰富,是中国新时期引进外资的一种新方式,发挥海归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将是中国未来创新的强大助推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