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长沙晚报头版报道我区《未来雨花教育更公平更高质量》

16.10.2015  09:42

9月9日,离别教育战线4年的老教育人王青春,正式出任雨花区教育局局长。

这是一个出生浏阳农村的教育人:曾在农村高中担任10年高三老师,论文被人大核心期刊刊登,编写了24本教辅书,堪称“应试教育”的行家里手;师大历史系毕业,不再为文凭读书——这些经历让局长王青春对待肩负的担子有了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四个朴素的词:求真、创新、公平、奉献。这四个词背后蕴含了雨花人更高的教育目标:积极地呼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把雨花区打造为教育强区、教育名区。“未来的雨花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和谐。”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王青春眼里的和谐,是教育和社会的和谐相处,是家长不要那么焦虑,是社会对教育的干预能少些再少些,“目前对教育要求有点急功近利,功利色彩浓厚。学校把升学率高定义为成功,家长把孩子送到名小学到名初中到名高中定义为成功。”

也许是受专业背景的影响,王青春对教育的解读,有了更多的历史纵深感,“我提倡‘求真’,是因为教育有自己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教育都要按规律育人,尊重人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要回归本质,要传承文明,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我们会更加注重用考核评价体系来引导学校回归到孩子的终身长远发展,不被功利所绑架。”

这是王青春特别坚守的原则,他直言,“如果局长不坚持,校长还有什么理由坚持;如果校长不坚持,老师更不可能坚持,我们怎么培养出民族的脊梁?”

重视教育公平 争取跳马学区一年明显改观

“我是上大学才从浏阳乡下第一次到长沙,见到了城市的繁华。成长过程中获得的自信,都是教育给与的支撑。”王青春深切体会到教育改变人的力量,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在浏阳农村学校工作了13年。

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与其说是王青春的工作责任,不如说是血脉里流淌的人文情感和教育情怀。

2004年到2011年期间,王青春担任雨花区教育局副局长,农民工子弟的入学问题一直是他关注和工作的重点,“我2004年从浏阳到雨花区工作,我跟别人笑着说:‘我就是进城务工人员,我儿子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弟’。”

这也是他对年初并入雨花区的跳马教育高度关注的原因。本周一上午,他再次到跳马调研,“一是关注老师的思想状况,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要让跳马学区快速跟上“雨花节奏”,王青春给出了一到三年的规划,“跳马学区的教育有比较明显改观,区域差异和校际差异明显缩小。”今年下半年雨花区将深入开展名优和骨干教师对口支援与帮扶活动;全面开展中学德育、中小学创新、中学生物三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

教师需要奉献教育需要创新

“我们提倡老师要有爱心,有奉献精神,是因为这个职业的特质就是这样。”王青春对教师职业的诠释来自他13年一线教育工作的体会,“老师是个辛苦辛勤的职业,不可能‘朝八晚五’地正常上下班,备课和写论文都得利用深夜的休息时间。内心没有对职业的热情,对学生的爱,肯定当不好老师。”

王青春把学生的喜爱当成比物质更好的回报,他至今保存着他的学生回忆他的一段话,“历史是古董,教历史的却是青春。我心中暗想,青春能与历史融合吗?他能让我们喜欢历史吗?一年下来,才华横溢、青春飞扬的王老师得到了我们由衷的敬佩。”

2011年到2015年四年间,王青春任职区委组织部。四年后,重新回到教育岗位,王青春面临的是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变化,“几千年来,教育核心还是孔子所主张的‘教学相长’、‘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等等,我们要创新是因为时代在变化,教学手段在变化,教育也不能墨守成规。”

这些关于教育的思考和实践,都成为他今天教育主张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