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色】湘昆传承有序 “好声音”曲高和众

14.04.2016  09:53

从曲高和寡到一票难求,湘昆传承有序,再焕光彩——

好声音 曲高和众

湖南省昆剧团天香版《牡丹亭》演出现场。安初蜜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蒋莉

4月的郴州,春意盎然,满目葱茏。走进湖南省昆剧团,雅致古朴的建筑,枝繁叶茂的榕树,清幽的假山水榭,仿佛置身于一个微型园林。

在这里,除了游园,还能听曲。刚刚过去的3月,“小桃红,满庭芳”美丽郴州赏昆曲——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活动演出月,共推出5个专场演出。每场票价30元至100元,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在温暖的春天里,令人感受到了湘昆迷人的魅力。

赏昆曲,观众从广东赶来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最为著名的作品。3月26日晚,湖南省昆剧团在剧团古典剧场演出天香版《牡丹亭》。

都说曲高和寡,此次天香版《牡丹亭》却是和者众多。从广州、深圳等地赶来看戏的观众,加个板凳坐在席下也听得津津有味。400年前写下剧本的汤显祖想必也未曾料到,地处湘南的湘昆精彩地演绎了他的笔下传奇。

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没人提前离场。央视记者匡鹏飞作为观众的一员,从头至尾看完了演出。他说,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主演雷玲和王福文情感拿捏得恰到好处。现场,观众随着演员的情感起伏,精彩之处掌声雷动。

来自韶关的吕志梅老人,今年80岁,听说演《牡丹亭》,在演出开始前一个小时,和儿媳妇一起从韶关驾车赶到郴州听曲。她以前喜欢听粤剧,2015年偶然听过一次昆曲后,便念兹在兹。“从那以后,每个月到郴州听两次昆曲。”吕志梅告诉记者。

剧场门口卖票的工作人员介绍,当晚200多张票除去少部分赠票,其余全部卖完。此次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活动演出月期间,场场爆满。

重传承,9大行当有“台柱子

以前真的很少有人知道湘昆。”湖南省昆剧团团长罗艳说。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州大学教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秦对于当时昆曲的处境也很感慨:人才断层,行当不齐,处于低谷。

湘昆的改变始于2010年。6年来,在郴州市委、市政府重视下,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对昆剧团的剧场、园子进行改造。同时,策划了每两年一届的“相约郴州”交流展演,每年3月推出“小桃红,满庭芳”美丽郴州赏昆曲活动月。一系列活动和演出,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湘昆,喜欢上了昆曲。

罗艳最重视的是传承和演出实践。5年里,湖南省昆剧团挖掘了《荆钗记》、《白兔记》、《义侠记》、《党人碑》、《牡丹亭》、《贩马记》6台经典大戏,新编了大戏《湘妃梦》。通过一台台戏,演员们练就了一身功底。尤其是2015年启动“周周演”后,每周都有上台的机会,青年演员成长很快。

雷玲,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在剧团的低谷期,曾开过几年酒店。2010年重回舞台,她拜上海昆剧团表演艺术家张洵澎为师,跟着老师一个戏一个戏学。一年到头除了演出,就是学戏。梅花香自苦寒来。2013年,在全团的支持配合下,她摘得梅花奖。

目前,湖南省昆剧团共有50多位演员,其中30岁以下的占60%以上。他们都拜名家为师,唐晖、王福文、刘婕等一大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让罗艳自豪的是,现在剧团行当比较齐全,小生、闺门旦、花旦、武旦、花脸、文丑、武丑、老生、武生9大行当都有可以挑大梁的演员。

湘昆,要保持住自己的特色

昆曲就是400年前的‘中国好声音’,是那时候最好的清唱艺术。”85岁的昆曲导演丛兆桓说起昆曲妙语连珠。

在国内7个昆剧团中,湘昆是北京和长三角之外唯一的专业昆剧艺术表演团体。“昆曲能够在郴州扎根,非常难得。”周秦说,湘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呈现出火辣的湖湘文化的特点,要保持住自己的特色,否则就成了次一等的苏昆、上昆。

如今,昆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曲友迅速增长。长沙先后成立了潇湘昆曲社、长沙昆曲研习社,成员是昆曲最忠实的观众,也是保存昆曲的重要力量。

不过,湖南省昆剧团偏安郴州,还是存在地域局限。罗艳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到省会长沙建一个基地,经常开展演出。罗艳说,有长沙作为支点,剧团引进和留住人才更有优势,和北昆、上昆交流也更方便。

剧团还需要充实主演、主奏、创作人才、研究人才。”罗艳希望,省市财政能在人才培养、创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剧团更大的支持。

■【链接】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有600余年历史,被誉为“百戏之祖”。明代中期,昆山腔流传到湖南南部。

湖南省昆剧团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7个昆剧院团之一。其前身为郴州专区湘昆剧团。50多年来,发掘、整理和创作演出大戏60多部,折子戏100多折。有3人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