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告别“看海”模式靠的是什么?

19.07.2016  21:08


长沙县城管局市政部门对城区7处自然水体进行改造,建成“海绵体”,通过收集、蓄水、渗水、错峰排放,消减暴雨径流影响。图为特立路一处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自然水体的改造。 盛磊 摄

4月19日上午,长沙县城管局市政部门组织人员对星沙大道沿线的防坠铁网进行检查,防坠铁网经雨水长久冲洗,但仍旧十分牢固。 资料图片
 特立路跨线桥两厢设置了不少箱式盆景,既美化桥体,又能起到吸水作用。 盛磊 摄

7月5日晚8点半,在开元路与西霞路交会处积水易堵点,长沙县城管局市政部门工作人员打开雨篦子及时排水,待积水散去,将雨篦子关上,以防行人坠入。 资料图片
在西霞路与开元路,长沙县城管局市政部门通过破除路沿石安装立式雨水口,增大过流断面,提高雨水径流排放的能力。 盛磊 摄

  一方面转变思想,城市建设既重“地上”又重“地下”,并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另一方面,通过堵点改造,精细化管理维护,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使城市抗内涝能力大大提高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7月19日讯(记者 罗展 通讯员 赵芷汀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春夏以来,长沙县降雨集中。7月1日凌晨至7月4日,全县普降暴雨,局部出现大暴雨。4日12时起,长沙县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至7月6日17时起,才解除防汛二级应急响应。近日,长沙县又经常出现局地暴雨、雷阵雨。面对这一轮轮降雨的突然袭击,生活在星沙城区的不少市民却发现,行走在城区的主次干道上,并没有见到长时间大面积积水现象。“这场大暴雨袭城,我们星沙没有出现‘看海’景象,为我们的城市点赞!”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晒出类似留言。

  今年的暴雨致使国内多个城市出现内涝,但星沙安然度过,告别“看海”模式,人们不禁要问星沙靠的是什么?记者从长沙县城管局了解到,自2012年8月1日长沙遭遇大暴雨,星沙城区出现多处内涝后,该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抗内涝能力的要求,通过组织市政、园林等部门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主动应对暴雨来袭,如今星沙城区内涝现象得到有效解决。

  城市建设既重“地上”

  又得重“地下”

  2012年8月1日傍晚,星沙城区突降暴雨,多个地段出现内涝积水,部分路段交通受阻,市民王女士在QQ个性签名上写道:“亲们,星沙可以看海了。”然而,时隔多年,这一现象已得到基本解决。

  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落后,是不少城市发展多年以来的顽疾。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频发,地下管线老化、内涝严重、污水垃圾处理不到位等“地下”问题已然成为城市功能短板。多年前,城市建设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地上”轻“地下”,长远看来这种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城市发展不能只拥有“表面的光鲜”。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统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急防灾等全过程,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长沙县的决策者们发现,每一次强降雨来临时,相关职能部门对城区地下管线整体结构并不清晰,无法立即拿出应对措施。当年4月23日,长沙县县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了《长沙县市政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决定成立全县统筹管理管线资源的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全县的地下管线建设工作。记者获悉,去年由长沙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管线办牵头,负责对星沙城区地下管线现状进行全面普查,预计今年9月份完成成果验收,届时普查成果将及时更新至管线系统数据库中,为全县管线规划、审批、施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加强堵点改造,发现新堵点立即拿出方案解决

  今年7月5日晚8点半,记者在开元路与西霞路交会处易堵点看到,该路口有少量积水,长沙县城管局市政部门工作人员打开雨水篦子及时排水,待积水散去后,工作人员立即将雨篦子关上,以防行人坠入。

  据县城管局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至今,该局累计改造城区下水管网堵点100多处,投资800余万元,解决了漓湘路明城国际大酒店沿线、三一路与东升路交界处、月形山收费站出口处易积水及开元互通西南辅道护坡处排水渗漏引起的安全隐患、丁家岭安置区管道频繁堵塞、板桥安置区排水管网堵塞严重等重点问题。

  “我们每年不断改造堵点,但是由于开发建设,有时候又会出现新的堵点。”该负责人说,在这次强降雨过程中,他们发现在湘龙街道万家丽北路路段,由于地铁施工和周边楼盘的开发建设,导致道路积水严重,“强降雨来袭当晚10点,我们立即赶往现场查看,当场查找原因,并现场拿出方案进行处理。”他说,有时候只有等暴雨来临时才能知晓又新增了哪一处堵点。

  据介绍,每年9月至12月非雨季期间,市政部门会组织人员对城区主次干道、安置小区管网进行一次常态化清淤工作,确保排水管网畅通。每次在暴雨等恶劣天气即将来临时,市政部门会加强和气象等部门的联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IV级(一般)、III级(较重)、II(严重)和I级(特别严重)四级,与气象部门预警信号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一致。“雨势稍大的时候,我们要求全员上路,保道路畅通。”县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大力保护原有“海绵体”并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在有关城市化内涝问题中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资源,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0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参照国家相关条例及规范,组织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据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可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5年4月13日,长沙县委办公室印发了“海绵城市(镇)”建设工作会议纪要,要求全县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有效保护原有的“海绵体”,又要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

  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县城管局市政部门通过对城区已有水塘进行勘查和测量,确定了10个水体可改造成调蓄池塘。目前已完成生态公园邀月湖、天华公园池塘、特立公园、县政府西边水塘等7处调蓄池塘的改造,可调蓄雨水约25.3万立方米。

  “通过管道把该区域周边道路雨水和山体雨水引入到池塘,达到最高水位后,多余雨水经溢流口流入市政管网,待雨停后自动控制系统经延时处理触发电动阀门向市政管网排水,放至最低水位后自动关闭,保留足够容量迎接下一轮暴雨到来。”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塘改造主要是通过收集、蓄水、渗水、错峰排放,消减暴雨径流影响,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记者了解到园林部门在天华公园建设中,融合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公园内道路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既可保证雨天不湿鞋,还可以使公园内雨水迅速被山体吸收。“通过旱溪、雨水管收集雨水至天然湖体。”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天华公园里的这块水面有2000平方米,既是一道景观,还是一个调洪错峰的滞洪地,它的口端有管道与市政雨水井相连,当暴雨达到一定量时,雨水泄入池塘,能够很好地起到削峰调蓄、防止内涝的效果。

  此外,目前城区的特立路跨线桥、三一大道互通桥和开元路跨线桥打造了立体绿化,让一座座桥体都换上了“新衣”。“在施工时,我们充分尊重桥的原貌,突出桥体的特点,装饰桥体的盲点。”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桥体的整个立体绿化工程主要是美化桥体、增加城市绿量。“设计上面充分考虑多增加土壤,设置了不少箱式盆景,这样也能够起到吸水作用,让汇集的雨水有一定的缓冲,形成自流,这也是‘海绵城市’理念的一种体现。”目前,长沙县不少机关、企业、开发商也开始建设屋顶绿化,既达到美化的效果,又能起到很好的吸水作用。

  大力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应对暴雨天气

  长沙县不仅在公园建设中融入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此外,在城区人行道的修复和改造过程中,采用了长沙经沣高新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透水砖进行铺装,现城区内的人行道透水砖铺砖面积达到41万余平方米。“目前城区重要道路的人行道均采用透水砖铺设,有一定的透气性、防滑性和耐磨性,有利于城市良性水循环。”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很多时候树叶等垃圾容易堵住道路排水口,这样散水受到影响,我们采取了应对措施,加大路面排水能力。”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对东一路、漓湘路两厢等9处易堵点的雨水口进行改造,通过破除路沿石安装立式雨水口,组成平、立式混合型雨水口,增大过流断面,提高雨水径流排放的能力,有效缓解暴雨对道路的影响。目前已安装完200套立式雨水口。此外,市政部门还不定期对主次干道的1.8万个雨水口进行全面清淤,确保管道畅通,排水能力不受影响。

  另外,从2014年开始,市政部门对全城区主次干道排水井安装了铸铁防坠网,防坠网能对暴雨期间井盖被冲开时起到二次防护作用,以防路人不慎坠入,从2014至今已安装防坠网7176套,目前已向安置区全面铺开安装。

  “面对暴雨天气,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改造和建设,如今城区路面积水的现象基本得到缓解,下一步我们还需要在管理上更加精细化,用现代科技手段来管理市政设施,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县城管局负责人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共管廊建设也是对“逢大雨必涝”的一剂良方。“公共管廊建设这一新模式,把各种地下设施都引入管廊,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他说,如今在北京、武汉、南京等地都没能幸免城市内涝,市民颇有抱怨。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等市政管线的公共管廊,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可以补上城市历史欠账,从根本上杜绝内涝。同时,公共管廊建设还可大大节约排污供水的成本,降低民众生活成本,让民众产生“获得感”,建设项目既着眼于当前,也为子孙后代造福。

[编辑:廖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