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星报》:中企跨国“联姻”深耕海外市场

30.11.2016  04:36

  中新社长沙11月22日电 题:中企跨国“联姻”深耕海外市场

  中新社记者 白祖偕 唐小晴

  “我们始终把更多目光放在国际舞台,海外并购是基于三一布局全球这一海外战略的需求。除了海外并购,还要立足自主投资开拓国际市场。”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西装革履、精神焕发,用带有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向记者透露三一国际化的路径。

  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并购了世界混凝土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股份有限公司。这起收购,被外界称为“蛇吞象”,也成为欧洲市场日益向中国投资者开放的象征。

  “当时,三一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混凝土市场,还把工厂开到海外。普茨迈斯特在中国市场已经没办法销售。”向文波说,两家企业在追求品质和重视服务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并购一拍即合。

  三一成功收购普茨迈斯特后,并未出现德国各界担心的先进技术和就业机会外流现象。相反,来自中国的资金确保了普茨迈斯特在德国雇佣情况稳定,销售额甚至增长近三分之一。

  随后,三一相继在土耳其、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法国等地设立工厂或研发基地,全球战略布局基本完成。向文波透露,2015年,虽然中国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持续下滑,但三一集团却频获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海外大单,海外业务增长25%。三一集团目前70%至80%的海外销售市场在“一带一路”这条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上。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实力逐渐增强,跨境并购逐渐增多。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521个,实际交易金额674.4亿美元,涉及18个行业大类,已超2015年全年并购金额。

  向文波认为,通过海外并购可以帮助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同时,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能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经济双赢。

  同城的另一家中国装备制造企业——中联重科不仅通过并购意大利CIFA、德国M-TEC公司、荷兰Raxtar施工升降机技术公司及奇瑞重工,整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还加速海外研发平台,使其迅速在技术研发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巴西、印度等地有海外生产基地,在近8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4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形成了完善的跨国运营体系。”中联重科营销总监符忠轩认为,中国企业并购进军高端制造业,有助于获得设计、研发、营销、服务等高端生产要素,提速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跨国“联姻”,绝非简单的“1+1”。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詹纯新看来,不同企业根据自身并购战略选择合适的并购交易及整合方式对成功实施海外并购有重要影响,而在整合过程中,战略协同、文化融合以及并购后管理运营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最为关键的要素。

  正因如此,现在的意大利CIFA公司,虽没有一名总部派驻的中方员工,却在严格按照中联重科的制度体系运行;虽是独立的法人,但每年会接受中国总部的全面审计,对规则执行情况进行复盘。

  “中联重科收购CIFA是中意经贸合作中的成功典范。收购之后双方在资金、人才、技术和销售网络等多方面实现了共享。”中国驻意大利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衔参赞高元元曾这样评价并购成果。

  在中国中部制造业大省湖南,通过海外并购扩大“朋友圈”的企业远不止上述两家。今年以来,湖南已备案跨国并购15起,中方合同投资额17.3亿美元,涉及医疗、航空服务、环保等行业领域。其中,长沙三诺生物收购全球排名第六的血糖监测系统供应商美国Trividia,成为中国医疗器械近几年来海外收购的最大案例之一。

  中企加速“走出去”,让带着“Made in China”印记的中国产品进入世界舞台,展示中国制造业的崭新形象:三一集团牵手阿尔及利亚最大民营企业CEVITAL集团,开发当地住宅产业化市场;中联重科入驻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中白工业园,与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创立合资品牌。

  普华永道中国合伙人张国俊预测,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将持续至少5年,“因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才刚刚启程。

  三一重工也不愿缺席这场盛宴。“有好的机会我们不会错过,但我们要买的绝对是第一品牌、能为产品的品牌和技术含量加分的,就像并购普茨迈斯特这样的企业一样。”向文波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为了纯粹扩大规模搞并购,而是希望通过战略并购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完) 

刊于11月23日澳门《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