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雷击”山村 今日旅游胜地
02.12.2015 17:54
本文来源: 气象网
“春看银波似明镜,夏时翠玉绿茵茵,秋现金塔黄澄澄,冬雪遍地莹晶晶”一首民谣将山背梯田四季景致描绘得出神入化。金秋时节,国庆长假,带着对迷人秋色的无限向往,赴山背尽享山背的美丽与神秘。
行至黄茅园至龙潭路段,正在改建的公路颠簸得人晕头转向, 通往山背的路不是修好了吗?怎么一路踩着“的土高”的节奏?询路人得知,泥泞之路即将到头,山背村从山下至山上的水泥路已经建成。
行至山背山脚,放眼望去,昔日崎岖险峻高低不平的泥泞路不见了,一条宽敞水泥公路呈现眼前。恰逢猕猴桃采摘节开幕,公路两边彩旗飘扬,沉甸甸的稻谷给山背梯田披上了金灿灿的秋装, 整个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阡陌纵横,线条流畅,不时引来游人惊叹,山背梯田如此婀娜多姿,游人如临人间仙境。
“嘭…嘭…嘭…嘭…”,寻声望去, 几个收割稻谷的村民正用最原始的方法收稻,割稻人手握弯月似的镰刀,将稻穗割下,分堆摆放,打稻人举起割下的稻穗,挥向空中,重重落下将其拍打在“富桶”的一侧木板上,如此循环往复,将成熟的稻谷收进 “富桶”,再用箩筐将稻谷担回家中,晒干存放。 “富桶”其实就是一个由底板和四方木板围成的专用来打收稻谷的正方形木制桶。
“快点过来,这边正在收稻谷,我们去体验一下如何? ”同伴提议道。“老乡,我们可以在你稻田里体验一下收稻谷吗?” “可以。”兴致正浓的小伙伴们接过村民手中的镰刀,学着村民的样子比划起来,另几位则举起割好的稻穗在“富桶”内侧拍打着, “嘭…嘭…”, “快看,稻谷拍下来了”,伙伴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像这样这面拍一下,翻过来再拍一下,就可以了;割稻穗时,刀口要稍稍倾斜,以防伤到自己”村民手把手示范着。“哦,明白了,我们再试试”。体验同时小伙伴们不忘摆出各种“pose”,尽情感受着独具特色的山背稻作文化。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种满金黄稻谷的梯田在落日余辉映照下金光闪闪、光芒万丈……。
入夜的山背静得能听清一根绣花针的掉落声,久闻山背静夜繁星闪烁、星轨密集,同行人相邀出门观夜景,一阵寒风逼大伙返回借厚衣,应验了山背夏夜不用电扇盖被子,一天感受几个季。
湛蓝的星空让人心旷神怡,细细观赏,星星规则排列形成密集的星轨,摄影爱好者立马求教“星轨” 拍摄经验,设置完拍摄参数,大伙漫步在相机周边的公路上,数星星、聊感受、闻昆虫吟唱、听静水流深。
“前面有光,我们去侦察一下” 。原来是一家露营的游客停在小木屋边的车灯闪烁。同为摄影爱好者的他们相互交流着,过了近一小时,取下相机一看,啥都没拍着,遗憾中改变拍摄参照,小伙伴们继续漫步,夜深人静,气温骤降,冷风吹来寒气逼人,小木屋成了大伙的避风港。这次成功了,但效果不很理想,拍摄者取下相机说。摄影爱好者想续拍,其他人急待休息,进退两难之时,一轮明月从树木后悄然升起, 星轨拍摄条件消失, 大伙同回住处。
清晨,喜爱观日出的游人早早聚集在“保泰寺”旁的小山头上,期待旭日东升,由于山顶至隆回的公路还未硬化,目前只能观赏到一定高度角的太阳。 “保泰寺”前剿匪英烈纪念碑引人驻足,旁边的希望小学让山背人读书路途不再遥远。
下山时偶遇山背村支书韩道伟,得知我们有人来自气象局,话匣瞬间打开。“感谢共产党给山背老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 感谢社会各界的无限关怀,让山背从全国闻名的雷击山村蜕变成旅游胜地;从2001年一期防雷工程竣工到2011年二期防雷工程投入使用,再到2015年的三期防雷工程建成,气象人员功不可没,一、三期工程防雷工作人员大年三十还在山上紧急施工,敬业精神让人赞叹。用于防雷的防真树和避险亭不仅防雷,还成了旅游区的风景树和观景台。”
“这条溆浦至隆回经山背的跨县水泥公路始建于2008年,将原3米5的路面扩宽至7米5 ,年内全部油化。公路建成后,将山背与隆回的虎形山、金石桥及新化的紫鹊界连成一片,山背申报国家级民俗文化村正在审批中。山背花瑶民俗文化村、山背至隆回行程8公里左右的绕山赛车场、山背至溆浦南站的观光缆车等正规划修建中,山背将打造成集梯田、休闲、花瑶文化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观光缆车建成后,高铁溆浦南站至山背只需10分钟,长沙南至山背村只需90分钟,怀化南至山背村仅花30分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坐上高铁去山背’。目前山背猕猴桃、金银花、茶叶等规模种植,让游客来山背不仅能吃到,更能在山背买到本地土特产。”韩书记满怀憧憬地描绘着山背的宏伟蓝图。
本文来源: 气象网
02.12.2015 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