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抗战运输忙 而今旅游投资热

11.09.2015  16:56

        2013年以来,晴隆县在保护“二十四道拐”遗址原貌的基础上,对“二十四道拐”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史迪威·晴隆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二十四道拐观景台、纪念广场、纪念博物馆等爱国主义设施,还原修建了具有“东方卡萨布兰卡”之称的“安南古城”。
        去年,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的大手笔,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在古城、林场等地圆满完成拍摄,于今年9月9日在央视热播。
        硝烟散尽数十年后,晴隆致力于把“二十四道拐”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遗址公园、中美民间交流的平台、西南地区旅游的重要节点,以及省内旅游文化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88辆自驾车重走二十四道拐抗战路、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夏令营、彝族火把节、百名作家摄影师晴隆采风、中国100位抗战名人书画展、2974人用火炬照亮“抗战生命线”等活动于近期相继举行,基于“二十四道拐”文学影视地标游催生的旅游热、投资热正在晴隆县悄然上演,游客、商人、学者、作家、摄影师纷纷攀上二十四道拐观景台,追忆抗战岁月。
        9月3日,晴隆安南古城游人如织。游客置身古城,感受历史韵味,游览抗战重镇,不停地按下快门,定格瞬间。
        一名游客在古城欲飞轩酒楼里指着一张照片兴奋地叫起来:“快看,这不是电视剧的剧照吗?”不少游客聚过来边看边议论。这时,酒楼老板罗兴华自豪地介绍:“9月9日,在我店取景拍摄的《二十四道拐》就要在央视播出啦。开播当天,欢迎大家来酒楼看首播,我请客!”
        来自普安县的罗兴华辗转丽江、西双版纳多地,于年初放下外地的生意,“转战”晴隆。他认为《二十四道拐》的拍摄、播放肯定会提高晴隆的知名度,带动当地旅游发展。他承包下《二十四道拐》剧中的取景点欲飞轩酒楼,并投入80多万元装修,打造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酒楼。
        酒楼于8月29日开业,每天游客络绎不绝,“生意好得出乎预料。”罗兴华赶紧把在外打工的亲属全叫来店里帮忙。但是,即便店里多了10多人服务,还是显得很繁忙。
        “开这个酒楼,服务百姓、宣传家乡是首要,赚钱是其次。我从电视剧元素、情感元素出发保留了剧中原貌,装潢以仿古和地方特色为主,食物以当地布依八大碗为主。
        欲飞轩酒楼对面的鑫昌阁同样生意兴隆。这家店的老板沈娟来自盘县,主要销售琳琅满目的民族特色工艺品,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包特别受欢迎,卖到脱销。
        如今的安南古镇经过一番修整,保留了电视剧《二十四道拐》里的场景,建好的9栋木楼、21个店铺已全部出租,商家们正忙于盘活旅游资源。晴隆县宣传部部长刘凡林介绍:“电视剧《二十四道拐》是晴隆县打造的‘二十四道拐’五个一文化工程之一,包括建设‘二十四道拐’旅游文化园区,打造一部大型电视剧、一部纪实片、一套丛书和一套MDV。随着电视剧热播,将提升晴隆及‘二十四道拐’知名度。”
        9月4日,贵州作家晴隆创作基地暨“二十四道拐”展览馆在欲飞轩旁边的莲城书社挂牌成立。展馆通过大量珍贵的史料、实物、音像、书画和文学作品等,多角度地把人们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告慰抗战烈士英灵,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载体。在这里,旅游与文学创作相结合,迸发出新的活力。
        同日,“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标识碑在观景台正式揭碑。山下,史迪威小镇与二十四道拐主景区紧密相连。俯瞰小镇,红瓦白墙、别具一格的房屋通过公路串联起来。走进小镇,48栋民居正按美式乡村风格进行改造,当地原生态的乡村风情与美式风格建筑相映成趣,颇有特色。据悉,史迪威小镇建成后,将采取公司主导、农户参与的方式运营。村民可在公司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喜好和优势,选择旅游服务项目,比如开设农家旅馆等。
        晴隆不仅有风景,还有故事和体验。从小说到影视基地安南古城、再到史迪威·晴隆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历史仿佛就在眼前,抗战地标情结正催生着旅游热潮,拉动着商家的投资热情。“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罗兴华对未来充满期待。
        据黔西南州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晴隆县去年旅游收入2.71亿元,吸引游客48万人次;2015年上半年旅游收入1.93亿元,吸引游客32万人次。

(编辑:曾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