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评】口水仗打不走层出不穷的假货

29.01.2015  13:34

  27日淘宝官方微博转发了一条名为《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长微博,质疑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在网购商品抽检和报告中“吹黑哨”。工商总局随后回应称,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是其法定职责。今日上午,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挂出《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1月28日《法制晚报》)

  网购的便利与实惠,早已无需赘言。但是,这种便利与实惠必须基于所购物品为正品真货的前提下,否则即便再便宜再便利,买到假货也会让消费者心中不悦。工商总局的抽检调查正是为了帮助消费者扫除网购中的“地雷”,是正义之举,理应得到消费者的广泛支持和赞扬。然而,目的正义并不意味着其程序的绝对正义,淘宝的申诉在普通消费者看来似乎并非全无道理,工商总局若不能针对淘宝的条条追问一一予以答复,其工作程序的确难以令人信服。

  不可否认,淘宝平台售假的问题确实存在,而工商总局的工作程序也并非无懈可击。作为旁观者,笔者认为,淘宝的问题在于,对售假的错误认识不足,一味指责工商总局的工作,缺少自我检讨,有转移话题的嫌疑。而工商总局的问题在于,工作不够细致严谨,给被检查方留下了口实,也让自身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但无论如何,工商总局工作程序的欠合理,都不能成为淘宝掩盖其售假行为的托辞。

  对于这场淘宝与工商总局的“对掐”之战,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自身的消费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消费价格能否得到实惠。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淘宝的售假行为能否得到彻底整肃,工商总局的抽检和处置能否真正起效。所以,淘宝理应拿出更有力的举措,以直观彻底的自纠自查,对假货仿品予以坚决打击,保证消费者在网购中权益不受到损害。工商总局也应加强工作中的严谨性,使抽检调查数据更加权威,更有说服力。只有如此,消费者才能充分信任其抽检调查结论,从而从容地选择合适的网络购物平台。

  换言之,如果这场争议能让淘宝严查严管其平台内的售假行为,如果争执能让工商总局的抽检调查结果可信度更高,那么争一争又何妨?窃以为,淘宝与工商总局的这场争议不能沦为双方的口水战。只有双方诚心诚意、共同努力让这场网购平台打假行动见实效,才能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编辑: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