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龙副厅长湖南日报署名文章:沐浴生态文明成长

09.10.2015  21:04

[编者按]  10月9日,湖南日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我省环保产业发展情况,集中展示了我省该行业的一批骨干企业风貌,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会龙同志为此专门撰写了《沐浴生态文明成长》一文。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回首我省环保产业从萌芽、发展到壮大的过程,内心无限感慨;展望未来,更是充满信心和希望。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环保产业发展,早在2009年就将此列入我省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各职能部门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通过严格环境执法,加大治污步伐,倒逼环保产业市场的形成,推进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几年不懈努力,我省形成了一批环保产业重点园区,一批骨干企业和优秀技术人才快速成长,培育了一批环保名牌产品,重金属废水处理、环卫机械制造、烟气脱硫脱硝、整体厂房空气净化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已经具有相当的国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我省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近年来我省实施的湘江流域污染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农村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设备支撑,为改善我省环境质量立下汗马功劳。在全球经济下行,传统支柱产业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省环保产业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2014年全省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350亿元,成为拉动我省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我省环保产业虽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对比全国,尤其是与浙江、江苏、北京等环保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省唯一的环保上市企业——永清环保,在今年上半年全国同行业经营收入榜单中,也仅位居44位。因此,我省应该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这一差距,清醒看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性的市场保护必将打破,环保产业市场面临日趋严峻的竞争形势。随着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呼声日益提高,治污效果差、服务质量低的企业将淘汰出局,环保市场品质为王的时代即将到来。经过市场洗礼,未来可能进入少数企业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局面,这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格局,省外的企业可以进来,本省企业也应该走出去开拓省外乃至国外更为广阔的市场。这种新形势下,我省环保产业一定要紧抓两方面工作。

一是要培育核心实用技术。要突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科研技术的投入,并通过项目合作、入股并购等多种手段,加快技术人才的聚集,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实用技术,真正满足污水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多方面市场需求。

二是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环保产品作为一项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最终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商品,容不得半点敷衍和马虎,在最严格的《环保法》实施以后,在对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实施追责的党内规矩下,没有人敢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豆腐渣”工程背书。因此提高环保产品服务质量,真心实意地为环境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并发展壮大,未来成长为真正的骨干企业,成为响当当的环保品牌。

今年是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的关键年,《环保法》正式实施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通过了史上罚则最多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并即将实施;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基本完成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

我省今年进一步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多次调研环保产业,提出环保产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强”的具体目标,要求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绿色湘军”,省人民政府今年印发了《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实施细则》,并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落实深化过去几年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环保产业发展,为改善全省乃至全球环境质量,建设天蓝、水碧的良好环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原文见10月9日湖南日报7版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5-10/09/node_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