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加强农业水污染防治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7.08.2015  18:07

近年来,中方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切实履行农业部门的职责,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有力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一、广宣传造势,营造生态优先发展氛围

该局紧紧围绕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把《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作为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印发资料、科技下乡、办班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农业法》、《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提升全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三年来共举办宣传培训47期,受训3000余人,印发宣传资料3.5万余份,开展农业环保相关新闻报道21次,营造了水污染防治人人重视、参与,产业建设生态优先的浓厚氛围。

二、重领导保障,强化责任确保工作落实

水污染防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为推动农业水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该局成立了农业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农环站牵头具体抓、其它相关股站协助抓”的责任体系。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了农业水污染防治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三、严执法监管,确保农业生产投入品安全

为了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和杜绝农业水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中方县农业执法大队抓住关键季节和关键市场,打防结合,主动出击,严查境内各个农资经营网点,为农业生产筑牢安全防线。三年来出动执法人员800余人次,开展专项检查12次,检查农资市场22个,经营门店134家,肥料生产企业3家,农药生产企业1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5起,结案15起。

四、突技术推广,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为全面掌握全县农业水污染现状,为农业环保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该局设置了2个点源监测网点和2个面源监测网点。同时对全县22个乡镇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普查,根据调查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了应对措施。

1、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污染。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方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年均38.7万亩,建立17个示范区,推广配方肥年均5180吨,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使全县农户年均节本增收2658.69万元。二是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推广旱作土壤实施油菜秸秆易地覆盖还田面积3万亩;倡导并发动农民修建有机废弃物堆沤池,提高秸秆利用率,全县示范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2、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农药污染。2014年中方县共推广专业化防治面积2.3万余亩;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12盏,覆盖面积7000亩;推广蔬菜节药型施药种植技术1500亩;在全市率先推荐使用黄板加诱芯防控稻飞虱技术面积135亩;推广水果套袋技术面积1.1万亩。通过一系列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3、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减少农村家庭废水污染。该局积极争取并实施湖南省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项目,共建立示范村3个。累计建成污水处理系统53个,废弃物收集池27个,田间废弃物收集池30个,乡村物业站3个。实施庭院“五改”配套工程,完成150户改水工程。实施“两整一连通”,因户制宜整修入户路和户间路9000米,整修房前屋后禾坪15000平方米,排水沟硬化4500米。示范村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化肥减施率和农药减施率为25%。

五、重防治应用,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惠民生

近年来,通过农业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全县农业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为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保障。同时,该局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充分利用农业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果,加速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 “一杯酒”(葡萄酒)、“一桶油”(油茶)、“一碟菜”(蔬菜)、“一碗饭”(优质稻)、“一片桔”(柑桔)为主的“五个一”特色产业,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14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8.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77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8万亩,绿色食品认证9个(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1个。创建标准化核心区9个,种植业面积8.7万亩;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年产量4.2万吨,销售额达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