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污水处理站,村里的井水也清澈了

16.04.2015  11:08

  位于长龙街道湘峰村贺家坡组的“两所一队”污水处理站,该站于去年11月竣工运行,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曾诗怡 摄

  星沙时报讯(记者 廖真怡)20余亩农田连连减产甚至绝收,家中井水有异味,不能饮用……受“两队一所”(县看守所、县拘留所、武警长沙县中队)污水排放影响,近年来家住长龙街道湘峰村贺家坡组的十几户村民们生产生活诸多不便。去年,在人大工作评议中,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污水直排问题,县环保局与“两队一所”积极协调,专门新建了小型污水处理站,从源头上遏制了污染外排。去年底,污水处理站正式投入使用,如今村民们终于又用上了放心水。

  污水排放不达标 20余亩农田减产绝收

  据了解,2007年“两所一队”搬迁至长龙街道湘峰村贺家坡组后,随着两所关押人数逐年上涨,污水排放量增大,原有的污水处理设备由于技术落后及设施老化等已经不能满足逐步增大的污水处理需求。“县看守所的月关押量从之前的不到300人增至如今的近500人,县拘留所的年关押量更是增加了500余人。”县看守所所长助理刘志兵告诉记者,每天近百吨的污水排放量让老旧的污水处理设备着实“吃不消”。

  由于排放不达标,附近的村民遭了殃。2012年开始,便陆续有人反映出现农田减产、绝收等现象。“家里的井水也不能喝了,凑近一闻都是臭味,水面上浮着一层不明漂浮物。”对于污水排放带来的种种问题,村民们苦不堪言。

  新建污水处理站 改造老化排污管道

  了解到污染情况后,县环保局于2013年对污染情况进行了环评,2014年“两所一队”污水处理站正式开建。昨日,记者来到去年年底竣工运行的污水处理站,机房内机器正轰隆轰隆地运作。“目前处理站每小时可处理污水400立方米,处理量大大提高。”刘志兵介绍,生物发酵技术的使用也使得处理效果明显改善,现在每天安排专人值守,平均每2小时进行一次水质采样检测,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一级排放标准。

  据了解,针对排污管道老化渗漏问题,300余米直通附近浏阳河支流的排水管道目前也已改造完毕,农田内的水稻长势逐渐恢复正常,村民家的井水也渐渐清澈起来。刘志兵告诉记者,两所还对此前受影响群众进行了补偿,“受污染的20多亩农田,按照2007年到2014年8年时间来计算,每亩每年补偿900元。”此外,自来水管道也已安装到户,如今,十多户村民都喝上了放心水。

[编辑:邓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