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采风:“追梦武陵”作品选集

22.01.2016  11:47

编者按:

2015年底,湖南省文联主办“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组织4个文艺采风团120名文艺家,分赴自治州花垣十八洞村、泸溪县蒲市镇,怀化溆浦洪江,邵阳武冈城步等地采风创作。他们走村进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了解、考察当地特色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基层群众中寻访艺术的源头,到民间现场寻找创作灵感和素材,讴歌、演绎武陵山片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故事。择其作品刊发,以飨读者。

小桥流水人家。陈军 摄

都岐村的笑声

谭仲池

冬天来了,寒冷悄悄地降临到位于高山之巅的都岐村。走进村子,我看见老人们穿着厚厚的衣衫,孩子们的脸冻得红扑扑的,夹在茂密的松树林中的枫树叶子已被寒霜染成一片殷红。红色点缀着浓绿的山峦,景色变得更加鲜丽。

到村口迎接我们的向启明,虽然已年过半百,当了10多年的村支书,看上去精神状态很好,双目放射着明亮的光芒。他兴奋地领着我们翻坡过坳。一路上,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讲述村上的变化。当他讲到新建的药材、烤烟、柑橘、葡萄、苗木基地和新发展的猪牛羊鸡鸭养殖大户时,停下步子说:“最近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给全国人民铺展了实现全面小康的蓝图。党中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摘掉贫困帽子的重大举措。这让我们吃了定心丸,扎下致富根,圆了小康梦。

向支书的话,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想起去年到三亚采风,听到习总书记在玫瑰谷考察时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话,当时就感触到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关心。我这个曾经做过农村工作的人,更是感同身受,浮想万千。我即时就写了一首歌词《心向大海,玫瑰花开》。今天,我来到了省文联的扶贫联系村,看到乡亲们奔小康的动人情景,怎不感到高兴和深受教育呵!之前,我已从驻村工作队员小雷那里,了解到都岐村的基本情况。这个村有200多户人家,2014年人均收入2180元,全村已被确认的贫困户有44户,共223人。按照“一对一”的帮扶要求,我们文联的干部就联系了40户,并建档立卡,明确了帮扶责任。经过一年的努力,“精准扶贫”初见成效,预计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可达3700元。

不知不觉,我们就走到了新修建的村上文化活动广场。一群老年人正在这里自娱自乐。他们有的在拉二胡,有的在敲打锣鼓,有的在吹唢呐,有的在跳舞,真是各显其能,各得所乐。看到老年人的笑脸和欢乐的演唱,谁会想到这是贫困村呢!见我们到来,一个名叫向显云的村民主动给我们表演他自己创作的快板节目《同建同治》。表演结束,我特地找他要了原创手稿。现抄录其中两段,我觉得颇有意味:

我家坐落在都岐,依山傍水小山村。

以前村庄一片乱,到处垃圾臭气熏。

你怨我来我骂你,相互争吵不安宁。

自从村委换了届,好似枯木又逢春。

先从思想来引导,民风淳朴得重生。

精准扶贫齐心干,同建同治面貌新。

这就是一个普通村民的心里话。他表达了全村人的期盼和同奔小康的自豪。多么好的老乡呵!他们心中的向往是如此的实在,如此的明媚。我看着从村道上跑来的男女乡亲,还有抱着小孩的年轻母亲,他们脸上都绽开了喜悦的笑容。我的心异常地激动。谁说这里偏僻、闭塞、遥远、落后?你看,乡亲们多像这山上挺拔的树木,正撑开一片高山之巅的艳阳天。这是一片升腾热气的土地,充满希望的土地,奔涌绿色的土地,这也是我们文艺家安身立命的热土和创作源泉。

我们在一起自由轻松地座谈起来。老乡们向我们工作队提出了帮助解决人畜饮水、整修机耕道、加宽乡村公路和新修过河桥的要求。尽管我们能力有限,但我当即答应,一定帮助他们去省里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支持。其实,我知道村上要在三五年内脱贫,任务还很繁重,压力自然不轻。可当我看到村干部和乡亲们的这种坚韧不拔和立足自力更生的自立精神时,我被深深地感动。我对他们说:“都歧村我们会常来的。

穿过田埂,刚收割完晚稻的田垅,袒露出一片金黄的色泽,仍然可闻到泥土与稻谷的香味。坐落在山边、溪畔的栋栋新盖的红砖瓦屋,被绿树簇拥,小桥、篱笆、菜园点缀,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时,从土屋、木楼传出的缕缕朗朗笑声,又给山村增添了蓬勃活力。

都歧刚走进了大自然的冬天,可春天的花蕾也正从枝头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