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展示文物保护成果 全国重点保护单位183处

13.06.2015  12:51

6月12日,湖南省文物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耒阳举行。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欧阳斌出席并讲话。

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晖出席并讲话。

湖南省文物局与耒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耒阳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框架协议》。

红网衡阳6月12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今天,湖南省文物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耒阳举行,会议也是湖南庆祝2015年“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重要活动之一。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欧阳斌,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晖等出席,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主持会议。

湖南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查明不可移动文物2万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总量位居全国第九,在长江以南地区排第二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2处,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余处。国家大遗址7处、启动和建成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

10年来,在丰富创新文物事业理念上,文物部门不断深化文物保护内涵,扩大保护外延,更加注重时代传承性和公众参与性的新趋势下,实践探索出统筹保护与利用的“大保护大利用”理念。

在大遗址、重要历史名人故居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遗址的保护利用上,实践探索出“文化遗产保护园区”建设新理念,走出了“文物本体保护好、内涵挖掘展示好、周边环境整治好、功能设施完善好、当地民生改善好”的“五好”标准新路子。

在传统村落等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上,积极探索出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改善民生“四结合”的理念,在全国开创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会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统村落整体走出去招商引资引智的新模式;在珍贵流失文物“皿方罍”的洽购上,在国内首创了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和社会参与捐资,多方力量积极促成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新途径、新模式。

今后一段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李晖表示,文物在社会生活中应拥有尊严,文物事业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文物保护成果应惠及广大民众,这是新时期衡量文物保护利用成效的重要标准。全省文物工作者要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有新作为;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积极作为;要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中主动作为。

接下来,文物部门要全力推进28个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利用工作,首批试点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利用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按时顺利接受国家文物局的评估。要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做好抗战文物的保护展示,抓紧组织实施抗战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项目,抓紧策划推动抗战文物专题展览和主体活动,确保各类抗战文物在关键时节节点发挥作用、产生影响。

欧阳斌充分肯定了湖南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成果。他表示,湖南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全社会迅速觉醒,社会各界对此不断达成新的共识,保护文化遗产正在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

会上,湖南省文物局与耒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耒阳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框架协议》,为进一步提升当地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还对10年来湖南省重大考古发现、优秀考古工地、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等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