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文化是最公平 余秀华做客熬吧读书会

17.08.2015  14:32

熬吧读书会第168期活动现场

在制作熬吧纪念茶饼环节中,余秀华俏皮地问茶艺师:“为什么一定要是375克呢?

在和邓映如关于诗歌的交流中,余秀华也渐渐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8月15日晚,诗人余秀华来到长沙熬吧,作为读书会第168期的嘉宾,在现场与读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席间,她坦言健康对她是不公平的,但是生活是公平的,而文化于她,是最公平的,因为对文化熏陶的感激,所以她不抱怨她的命运。

她着一袭素衣,身形瘦削却充满了活力。作为嘉宾,在制作熬吧纪念茶饼环节中,她俏皮地问茶艺师:“为什么一定要是375克呢?”其后,她像个孩子似的拉着邓映如老师的手向诗歌朗诵现场走去。邓映如老师曾是著名诗人海子的同学也曾与海子共同经历过中国现代诗歌的繁荣期,因为海子,他们有了共同的亲切感。

书友们在朗诵她的诗歌时,余秀华一直静静听着,在间隙里,她说:这节奏不对啊,为什么不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呢?朗诵诗歌的大多是年轻的书友们,也许轻易被纵情打动,朗诵中缺一分体悟与克制。

在和邓映如关于诗歌的交流中,余秀华也渐渐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她聊到了自己写诗的初衷,聊到诗歌对于她生活的宽慰但诗歌并不是替代生活。“她不是大家想象中能够改变我生活的东西,诗歌更多是无用之美。”在诙谐间,她也解释了围绕着她的诸多误会,她的幽默感是用来化解她不愿多言的利器:“我不记得啦。”随着她一阵爽朗的笑声过后,她又恢复了恳切温柔的眼神。

在交流中邓映如称赞余秀华为诗歌界的霍金,余秀华正色说:“余秀华是余秀华,霍金是霍金,我不愿意成为霍金,霍金也不愿意成为我。”书友为余秀华机智的回应纷纷鼓掌。相映成趣的是,一位喜欢余秀华诗歌的诗友被主持人问到愿不愿意成为余秀华时,诗友也回答说:“不,我是(成为)我,不是余秀华。”余秀华听到这里,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也用力为这位诗友的回答鼓掌。

现场提问环节,有些问题偶有误会或者偏离主题,但余老师还是笑着一一回答。面对这样的场景,书友们比她自己更担心那些误会对她的伤害。席间一位白发书友慨叹在这个眼球时代,诗人本身的作品不受重视,噱头却遮蔽了诗人的诚恳和才华,诗人的内心只有通过她的诗歌才能慢慢走近,而绝非通过偏见和标签。老人发言结束后台下迸发一阵阵热烈掌声,既是为说出心声的老人的赞同,也为了余秀华的泰然风度。

席间余秀华回答一位热心的残障书友的问题,她说:“残疾并不是一种文化,我没有想过(要为残疾做出代言)。文化和生活都是公平的,虽然我身体有不便,但我依然受到了文化的感染,没有比文化熏陶更公平的东西了。

生活所带给她的智慧让她在面对误解时仍能戏谑以对,从容而谈,这大概就是对她的最好的注解:文化熏陶的公平培养她作为一个诗人勇敢完整的人格,用心的读者们自然能从这次与余老师交流中,感受到她坦诚如孩子般的赤诚和诗人豁达朴实的人格魅力。

活动结束,余老师被热情的书友簇拥住,虽然书写艰难,却依然用左手为每一位书友认真地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