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见证靖州“十二五”农机化

18.04.2016  11:14
      至2015 年底,靖州农机装备总动力23.2 万千瓦、5.86 万台套;2006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250 万元,年机耕面积达23 万亩,机耕率92%;水稻机械化收割22.1 万亩,机收率88%,全县耕种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2%……
一串串鲜活的数字,见证着靖州“十二五”时期农机化发展速度,见证着该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
      “我们农民购置农机有补贴真好,去年我们合作社购买了1 台久保田收割机,就享受到了1 万多元钱的补贴,通过一个秋收,又实现了6 万元的收入。今年再买上了两台,合作社的效益会更可观。”说起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惠民政策引领农民走新型农业化生产致富路,铺口乡振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成良喜笑颜开。
  2006 年,靖州被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地方项目县以来,完成任务连年翻番,2015 年完成购置补贴资金502 万元,共补贴各类农业机械854 台(套),受益农户632 户。2006 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250 万元,补贴各种农业机械10200 台(套),惠及农户8716 户,拉动农民群众对农机的投入达8600 万元。目前,全县农机装备总动力23.2 万千瓦、5.86 万台(套),较2010 年底增加了5 万千瓦、1.7 万台套, 分别增长30%、40%。农业机械成为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2%
        “去年我承包了耕地500 余亩,耕、种、收全程使用机械化,一年下来就打了大胜仗,让我实现纯利30 余万元。”谈及农业机械化为自己带来的好处,获得怀化市首届“金牛奖”的坳上镇种粮大户陈量辉尤显兴奋。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靖州年机耕面积达23 万亩,机耕率92%;水稻机插10.8 万亩,机械化插秧有了较快发展;水稻机械化收割22.1 万亩,机收率88%。高速动力插秧机、油菜机播机收、烟叶培土施肥、大型谷物烘干机、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型、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得到推广运用。目前,该县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代,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了跨越性的转变。2015 年,靖州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比“十一五”末提高34%,位居怀化市前列。粮食生产也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 2012 年、2013 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15 家
      2009 年,由农机大户组建成立的靖州雳麟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机优势,每年组织10 台半喂入收割机、10 台大型旋耕机南下广西、广东,北上湖北、陕西,西至贵州、四川等省区进行跨区作业服务。2015 年,实现收入290 多万元,每台农机纯收入达15 万元以上。目前像雳麟农机专业合作社有计划、大规模组织农机化作业已不再是新鲜事。
  “十二五”期间,靖州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机作业服务队。截至目前,该县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5 家,其中规模300 万元的3 家,规模500 万元的3 家, 注册资金达4851 万元,入社农户达573 户,入社大型农业机具205 台(套)。同时,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广泛开展农机销售、保养维修、配件供应、田间作业、规模种植、农机托管、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解决了政府“”不了、村组“”不了、农民“”不了的农业生产难题,解决了农忙时节劳动力紧缺问题,有效抑制了土地季节性抛荒现象,为集约化、规模化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5 年底,该县创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 家,全国农机大户示范点1 个,坳上、甘棠、太阳坪、艮山口、新厂、飞山等县级农机化示范基地6个、示范面积达20 多万亩。在典型示范带动下,去年该县使用农业机械化作业承包稻田面积500—1000 亩以上的种粮户15 户,承包稻田面积100—500 亩的达78 户。基地内农作物耕、种、收三个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