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沙完成敬老院提质改造工作 推广长沙县模式

22.01.2016  11:24

  未来高标准的敬老院是什么样子?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昨日(21日)在长沙县举行的全市敬老院建设观摩会生动地向与会人员展示了这一切。据悉,2016年长沙市将基本完成敬老院提质改造工作,而长沙县模式也将作为样本在全市推广。

   硬件 电视机和地暖等电热设备一应俱全  

  温暖舒适的娱乐大厅里,老人们围坐一团,闲适地聊天看电影;书画室内,96岁的张奶奶和几个老朋友举着放大镜看着报纸,聊着最近的新闻;宿舍区里,整洁有序,电视机和地暖等电热设备、热水器一应俱全……无论是长沙县果园镇敬老院还是黄花镇敬老院,都可以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66岁的吴爹曾经独居多年,如今也爱上了敬老院的集体生活,“原来我还不肯来的,其实这里条件极好,还有伴,好热闹。

  而在公共区域装有监控摄像头几乎成了长沙县敬老院的标配,坐在长沙县民政局的敬老院视频监控中心里,全县90%敬老院的情况一览无余,可随时察看,“通过这里的日常监控,我们随时可以看到老人们的生活状态、院里管理情况等。”长沙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3年来,长沙县对新建150张床位、改扩建100张床位的乡镇敬老院,每所补助600万元建设资金。

   软件 幸福生活老人做主  

  “今天还有一些牛肉,我们怎么吃?”临近中午,轮值的五保老人跑来问道,大家决定中午用牛肉炖点芋头吃。

  果园镇敬老院院长黄狮勇说,院里采用的“自治”方式进行管理,让老人们自己管理,这招特别好使。这里的老人们成立了自行采购组、调解组和劳动组,吃什么穿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有什么问题由老人自己解决,“最重要的是让老人感受到幸福,能够有大家庭的感觉。

  为了让老人当家做主,长沙县每家敬老院都成立了包括老人代表在内的院务管理会,管理范围包括从财务支出到每天伙食、文艺生活等。

   新招 视频服务吸引寄养老人  

  “这个地方这么好,不晓得以后我们可以来住不?”看到刚刚落成、占地50亩的春华镇敬老院依山傍水、宽敞现代,一位参观的老人发出了感慨。

  其实,这并非奢望。针对部分敬老院闲置床位现象,长沙县打破常规,积极引入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开展社会寄养工作,盘活了政府养老资源。目前,全县敬老院共接纳社会寄养老人百余人。去年下发文件,为全县敬老院服务收费和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在保证供养基础上拓展社会寄养服务提供了收费依据。

  据悉,为吸引更多的城乡老人入住,长沙鼓励打造亲情化服务,可建立视频通话室,让有需要的老人,能与亲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目标 床位利用率达80%以上  

  “我们要将敬老院打造成长沙一张最富人情味、最温暖的名片。”市民政局局长程昌佳介绍,目前,全市有敬老院109所,现已完成敬老院改扩建69所,总床位达12713张,集中供养近7000人。截至去年12月底,长沙有五保供养对象3.4万户3.56万人,月发放五保供养金1254万元,供养标准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今年是长沙敬老院改扩建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除了确保完成改扩建目标,为老人提供温馨舒适环境外,积极拓展社会寄养服务也是今年的目标之一。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局负责人周义中表示,今年要实现“两率”特别是床位利用率的较大突破,到今年年底,全市敬老院务必实现床位利用率达到80%以上,示范敬老院床位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同时开展“市级示范敬老院”创建活动、星级敬老院评定工作;服务项目实现多样化,确保亲情化服务,让老年人一起生活、一起娱乐、一起劳动,把敬老院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服务优良、生活和谐的幸福乐园。

转自湖南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