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必读】“国家牛市”真的可靠吗?

12.05.2015  12:24

赶啊,赶啊,羊终于进圈了。哎……!

2014年年底,当一个券商朋友在朋友圈发出如是叹息时,券商们的各个营业网点,早已再次出现了时隔八年之久的拥堵场面:羊们,或者说色泽明丽青翠欲滴的新韭菜们,日复一日地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最迟在2013年年中,有知名私募人士就开始在各个场合吹风:中国将要启动一场规模空前牛市。如今,这一切仿佛越来越成为了现实。

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频频使用“国家牛市”这个时髦的词汇。支撑“国家牛市”的各类理论与观点,也个个洗刷一新闪亮登场:牛市能够带来财富效应,可以刺激消费,消化早已憋坏了的产能过剩,解决一些企业沉重的债务危机,帮助那些不争气的国企脱困……。

然而,尤其是对于普通散户们而言,国家级牛市,真的就那么可靠吗?

事实上,所谓的“国家牛市”,并不新鲜。早在300多年,英国和法国就几乎同一时间不约而同地制作出了两个奇大无比的“国家牛市”,而后又在几乎同一时间不约而同地轰然坍塌。其后,灾难和伤痛,至少延续了100多年……

1711年,一个叫哈里.耶尔的投机家和冒险家,将一帮英国贵族撺掇在一起,成立了英国南海公司。

那时候的英国经济,一派繁荣景象。民间资本不断积累,银行储蓄不断膨胀,大量闲置资金到处寻找出路。另一方面,英法两国由于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而进行了长达近10年的战争,令英国政府负债累累,负债高达一亿英镑。

为了还债,英国政府跟南海公司签订协议,由后者认购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对中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没收所有未经准许就进入这个地区进行贸易的船只,船上货物价值的1/2归南海公司,1/4归英国政府,1/4归告密者。

然而,中南美洲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政府只允许南海公司从事奴隶贩卖,每年只准运送一船,利润还要和西班牙政府分成。

在这种惨淡经营的状态下,南海公司一直熬到了1720年,才等来了转机。该年1月,研究法国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手法之后,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提出,它愿意以750万英镑的出价来换取管理英国国债的特权,而它解决国债压力的手段跟法国一样:发行股票。当时,英国股票的发行量极少,股票是特权的绝对象征。

向英国国会主要议员和英国皇室支付了共计120万英镑的贿赂后,南海公司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管理另外3100万英镑国债的特权。

接下来,南海公司开始造势,不断向媒体释放各种各样的利好消息。诸如,在墨西哥和秘鲁发现了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亿计的“金砖银石”就会源源不断运回英国;西班牙马上就要放弃智利、秘鲁沿海的4个港口,英国即将西班牙签订协议,以利用后者行将放弃的智利、秘鲁沿海的4个港口进行贸易;墨西哥已经同意用全部金矿来交换英国的羊毛和棉花;南海公司包租的船只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之类。

在这些消息的轮番轰炸下,社会公众对南海公司的未来有了坚定的信心,开始争先恐后地抢购其发行的股票认购证,导致股价像坐上了过山车一般轮番上涨,从每股120英镑一路飙升到了每股900英镑。

1720年4月12日,南海公司发行新股。4月14日和4月29日,出现了两次特别的股票抢购现象。这两次,南海公司向公众提供了股票预约认购,以取得现金、融通债务。第一次发行2.25万股,每股股价为300英镑,认购者需要立即按股价的1/5支付现金。第二次发行1.50万股,每股股价为400英镑,认购者需要立即按股价的1/10支付现金。

很轻松地,南海公司就筹集到了一大笔现金。它的第一笔支出,就是兑现当初的贿赂承诺,向贵族、议员和政府官员支付了共计大约200万英镑。

1720年4月下旬,南海公司还宣布,所有持有国债的人都可以把尚未兑换的国债年金转换为南海公司的股票。言听计从者的短期年金为52%,长期年金为64%。他们天真地认为,股价不断飞涨的收益,将远远超过按照国债面值领取的固定年金。

眼见越来越多的一夜暴富,国王,大臣,议员和众多上层贵族,甚至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都争先恐后地杀了进来。

整个英国都沸腾了,许多人甚至放弃了工作,卖掉了房产,拿出了全部家当,专职股市的海洋。

乱局之中,一些“投机”的民间资本,也搞起了地下活动:开办公司,背着政府,发行股票。

到处闻香喷鼻,谁不想分得一杯羹?

但自古肥水不流外人田,南海公司岂能答应?

1720年6月,英国议会祭出了一部《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禁止民间组织公司。嘿嘿,谁动蛋糕?唯我南海公司。

南海公司的一些董事和高管人员,深知真实业绩跟股票价格严重背离的后果。

他们从这部法律中嗅出了特别的味道,并把这部认定民间股票是泡沫的法律,戏称为“泡沫法”。

正当此时,法国密西西比泡沫迸裂。法国政府的支持下,一代货币理论怪杰约翰.劳既掌管着政府财政和皇家银行的货币发行,又控制着法国海外贸易与殖民地发展。在如此手眼通天的人物的操控下,法国股票价格从1719年5月起步,连续飙升了13个月,股票价格从500里弗尔涨到一万多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但1720年6月以后,法国股票价格又开始一路狂泻,持续时间长达13个月,跌幅为95%。

坏消息立即传到了英国。

南海公司的一些董事和高管人员最先抛售股票。极度膨胀的股市随后下探。

梦醒的人们,纷纷跟进,开始抛售囤积在手中的股票。1720年10月1日,南海公司的股票一路狂泻到了290英镑。

英国财政部长,由于内幕交易获利90英镑,被投进了伦敦塔,著名的英国皇家监狱。一些借了大额贷款的股票投机者,由于未能及时出逃而纷纷破产。众多不知情的投资者,在金山银山的美梦中一觉醒来,发现手中的财富已经在一夜之间蒸发殆尽。大量银行倒闭,公司破产;无数家庭倾家荡产。科学家牛顿,在这场泡沫中的损失超过了2万英镑。“我能计算天体运行,但却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成为他十分经典的名言。

愤怒的受害者们,纷纷加入公共游行的队伍,要求当局严惩骗子。为了平息众怨,英国政府立即翻脸,强迫南海公司把部分债权出让给了英格兰银行,并没收了南海公司总部和某些政府官员的家产,强令南海公司资产改组。

在英国人民的一片叫骂声中,南海公司股票泡沫彻底破灭。

英国人民心中的创伤历久弥新。政府信用也随之破产。整整一个世纪之内,英国没有发行过一张股票。

【作者简介】

曹甲清,生于四川南充。商业评论员,财经作家。资深媒体人,职业经理人。发表了大量评论、新闻报道和诗歌等作品;专著有《》、《我早已看见山的那一边》等书稿;参与策划并编撰了《中国舆情指数报告》、《首都互联网发展报告》、《抄底中国》等书籍。

【《》简介】

古今中外第一部集资诈骗调查著作。一个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一场场击鼓传花游戏中的个体悲剧,古今中外人性中共通的贪婪一面,钱权法角逐的时代背景,改良变革的制度路径,均在作者笔下生动再现,融会贯通,浑然一体。文笔流畅,见解独到,观点犀利,思想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