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永州江华县李启汉故居

07.12.2015  18:41

江华李启汉故居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先驱李启汉同志幼年生活成长的地方,为江华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图为 李启汉故居)

李启汉又名李森,1898年3月28日生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朝阳村一个农民家庭。李启汉同志是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是省港大罢工领导人之一,是现代中国工人运动的开拓者,被誉为“无产阶级的先锋,劳动运动的健将”。他为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贡献了一切,他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我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他曾三次被捕,两入牢狱,最终为革命事业牺牲。

(图为 李启汉手稿)

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加毛泽东发起的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运动,1919年10月,随毛泽东北上赴京请愿。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为最早一批团员,不久参加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还参加外国语学社学习,和俞秀松等组建全国性的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秋,在沪创办劳动补习学校,筹组纺织工会,1921年7月,参与领导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大罢工,罢工取得胜利,成立上海烟草工会。8月,参加创办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培养工人运动骨干。8月11日,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任干事,兼《劳动周报》编辑。1922年1月,参与发起成立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支援香港海员大罢工。30日,遭巡捕拘捕,后经党组织营救获释。3月中旬,帮助浦东日华纱厂工人成立浦东纺织工会。支持上海邮局的罢工斗争,与罢工工人一起起草、散发工会章程和罢工传单。罢工取得一定胜利后,成立上海邮务友谊会。6月,租界巡捕房以“发起要挟增加工资,唆使邮差罢工,扰乱秩序”的罪名将李逮捕,判刑3个月。刑满交华界军阀官厅,关进龙华军事监狱。经多方营救,至10月出狱。1925年5月,李启汉赴广州参与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筹备工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参与领导,任罢工委员会干事局局长、党团副书记。1926年5月,在广州参加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1927年2月,任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主任,中共省港罢工委员会书记。4月15日,广州继上海发生反革命叛变,遭逮捕,被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光照千秋,催人奋进!

李启汉故居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朝阳村,依山而建,视野开阔。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故居为标准的四方形建筑群,呈中轴线对称,前后共3进,有9井18厅,62柱,7房28室,规模庞大。故居距离S326省道约150米,门前有用河砾石砌成的花街大路上通所城,下达码市,交通便利。故居始建于1887年,至今已有120年历史。占地12亩,长48米,宽33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在当时的码头铺是最大的院落。据说当年建造时曾得到抗法元帅王德榜的布局建议,大屋布局工整,气势宏伟,房屋坐北朝南,为传统的砖木结构,采用清代九井十八厅封闭式建筑风格,设计精美。屋内九个天井、十八个厅堂、五十四间房屋错落有致,前面是天井,中间是堂屋,两边是侧屋,大门以进,中门、小门、边门相辅相成,房间挑檐、窗户上的精美浮雕交相辉映,使整栋建筑显得大气而典雅。整座大屋保存完好,但内厢房年久失修多有破损。

(图为 李启汉故居内景)

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江华县委、县政府将李启汉烈士儿时就读过的锦田小学(码市镇中心小学)命名为“启汉小学”,现在的码市中学改名为启汉中学。 通过镇党委、政府的积极争取,李启汉故居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正为李启汉故居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对李启汉故居进行抢救性保护,镇党委、政府正在积极规划建设启汉广场、启汉雕像,新修一条街道主路也将命名启汉路,全力打造码市红色旅游文化基地,将李启汉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去罢!战士呀!

我们是为群众而入牢狱的。

我们从牢狱中出来,

我们仍回群众间去。

战士呀!去罢!”

1924年10月,李启汉刚从敌人的监狱里被营救出来,马上又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了。他的战友邓中夏写了这首短诗欢送他,以满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李启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百折不挠的大无畏革命气概。

(永州市旅游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