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荣获“教育因你而美”全国书画大赛优秀组织奖
本网讯(通讯员 龙艳)教师节虽已过去了半个多月,但感动依旧在传递,9月28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教育因你而美”庆祝第30个教师节全国书画大赛颁奖典礼在河北衡水中学举行,长沙市教育局荣获本次大赛优秀组织奖,市教育局宣统处处长王本蛟出席颁奖典礼。
本次大赛于今年六月底启动,参赛对象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征稿范围为书法类和美术类,美术类包括中国画、西洋画等。先通过网络上报作品照片参加初赛,由专家初评后再交真实作品参加决赛,大赛共收到了四千余幅参赛作品,为平日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艺术风采的舞台。
在此次比赛中,我市教师踊跃参赛,共上交各类作品一百余幅,经过专家评选,有20余幅作品进入决赛。最后,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的贺娟老师、东郡小学的陈丫欢老师分别荣获书法类二、三等奖。明德中学和东郡小学荣获学校风采奖,明德中学范秋明校长荣获校长才艺奖,长沙市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相关链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育人之事也不在朝夕。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从1995年开始引进小学书法教学,至今已历经18年书法教育历程;长沙市明德中学近年来也细心探索实践,将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熟谙传统文化的教师 + 学生自创青衿社 成大美明德
明德中学从课程设置入手,以《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为本,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在原有语文课时的基础上,每周增设一节“文化经典学习”课,有语文老师兼任,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能基本通晓“四书”的文句和大义。此外,学校还高度重视书法艺术的推广,每天都有15分钟的书法练习时间,并在高一专门开设书法课程,每周一节,聘请专业的书法教师进行指导,成立书法社。
空有教材、空设课,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果的,为此,明德中学还培育了一支熟谙传统文化经典、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教学技巧的语文教师队伍,多次选派教师参加国内传统文化教育座谈会、教学交流会、观摩研讨会等,校内的研讨风气也非常浓,召开“启雏杯”语文研讨会。高一年级还开设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选修课,每周两节,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基础,搭建具有自己个性的传统文化课程表,如蒋雁鸣老师的《红楼梦》研读、刘东明老师的《唐诗与酒文化》、范秋明校长《楹联欣赏与创作》等等。精擅古典诗词写作的姚邦辉老师,常常带领一批诗词爱好者登山临水,诗词唱和,除了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活动,不少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还自己组织了一个社团:青衿社,专门研究国学、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书法校本课 + 环境陶冶 传东郡佳话
东郡小学是“湖南省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全国书法教育实验学校”。这些殊荣的获得,是全校师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学校现配有4位专职书法教师,并持续11年聘请了2位省、市书法家协会的青年书法家固定来校任教。学校还推出了教师习字制度、教师硬笔字考级制度、“东郡杯”教学比武三笔字基本功比赛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保障。
2004-2006年,学校编撰了第一套《书法》校本教材,书法课堂教学有了循序渐进的层次,即一年级开始楷书作品创作,四年级学习硬笔、软笔行书,五至六年级行书作品创作。2012年,筹备开发第二套《书法》校本教材,从书法基本技能、书法知识拓展、书法行为习惯、书法行为孕育四个角度来谋篇布局。尽管学校的校舍资源紧张,却一直确保了3间书法教学功能室,确保了全校33个班级每周2节书法课教学。后来又添置了1间书法展览室,陈列着26幅省市领导和书法名家的题词以及100余幅历届校园书法小明星的作品。
学校利用校园的空间、角落,引导师生将诗文融入环境,书法碑林、大手握小手书法雕像、书法浮雕、书法石等散落在整个校园。另外,书法教育活动也成为了学校塑造书法教育魅力的有效途径,如2007年的“蓝丝带”爱心助学活动,2008年举行了“书法桥”主题活动等等。2011年5月,学校参加华南地区中英校际交流“艺术点亮生活”学生艺术展活动,学生们将书法融合在陶瓷艺术之中,受到与会中英双方人员称赞。
贺娟老师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