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首提“绿色化” 释放发展信号
“绿色化”这一提法近日首次出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国将以何种方式推进经济增长、中国人将过怎样的生活、全球视野下中国的新竞争力在哪里?“绿色化”或许提供了探寻中国发展方向的重要线索。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由理念到实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用这六个字评价此次部署。
从2005年首提“生态文明”概念,到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推出生态新政,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高层的战略选择已经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誓以制度保护绿水青山。
人们注意到,“绿色化”在这次会议上,上升为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并列的概念。事实上,中国太需要“绿色化”了。
去年冬天创下平均雾霾天数52年之最,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亦坦言,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太大,远超出环境容量。
“绿色化”就是中国治污的出路。经济上,“绿色化”是一种生产方式,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就普通人的生活,“绿色化”是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绿色化”更是一种价值认同,是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全球视野下,中国将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从一片“绿叶”,人们不难窥见中国未来发展的“森林”。目前,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经济和民生的新增长点都寓于“绿色”之中。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要通过简政放权为绿色产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中央党校教授赵建军指出,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应全方位整合现有绿色技术创新要素,建立面向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的绿色支撑体系,形成围绕绿色经济、绿色发展,集聚、释放创新潜能和活力的联动体系。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看来,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也可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中形成,包括工业布局、城市布局、产业布局以及资源环境的合理调整。
近年来,中国的循环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发展。2014年,国家确定10家再制造产品推广试点企业,新确定25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17个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新增再生资源集聚加工能力327万吨。
“绿色化”不能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出制度建设,强调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制度设计触及了官员的‘戴帽子’和‘摘帽子’”,常纪文对记者说,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的突破口,都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而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切实保障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