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之为

25.02.2015  13:28

  改革,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之为

  晨风

  (一)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在三湘大地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

  省委年初出台的9大类、48项改革任务、15项改革试点任务有序推进;改革释放出来的红利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民生改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节前夕,省政府正式公布“三清单、一目录”,预示湖南的改革正在向厘清权力边界、理顺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关系等深层次领域发力。

  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确保有关键之为”,昭示着进入新常态下的湖南,正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置身“一部一带”的湖南,能不能在关键领域获得“四柱八梁”的关键之为?这是湖南必须用行动回答的时代考题。

  (二)敢抓重点、攻难点,“关键之年”才会赢得“关键之为”。

  今年是决定深化改革重点突破阶段成败攸关的一年,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改革大局尤为关键。

  抓准主要矛盾,“小切口”能解决“大问题”。去年在长沙、郴州等地试点推开的商事制度改革,撬开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闸门,实现了湖南新增就业形势逆势上扬。

  同样,在政府简政放权、农村土地流转、户籍改革、文化体制以及继续推进法治湖南建设、抓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等诸多积年“硬骨头”上的发力,这些既是深改元年的“亮点”,依旧是“关键之年”必须攻坚的重点、难点。

  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省委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全省各级各地就应当用“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实干,把攻坚克难的硬骨头找出来,把要闯的难关、要蹚的险滩标出来,一鼓作气把改革难点攻下来。

  牵住“牛鼻子”,敢于抓重点、攻难点,让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是实现“关键之为”的路线图、方法论。

  (三)衡量改革成效,既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

  改革的舞台不是秀场,切忌一哄而上,也不能抓满天麻雀。

  从“开局之年”到“关键之年”,不仅是改革时空的变换和改革阶段的递进,更有改革难度的增加,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弊端和既得利益阻碍愈发凸显,各种矛盾交织叠加的状况也更为复杂。

  “要把提高改革质量放到重要位置,坚持速度服从质量”,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一个方案一个方案有序推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须成为改革者恪守的遵循。

  不改革,可怕;乱改革,同样可怕。只想着出台新政策新举措,甚至比着看谁出的改革措施多,不管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规则、是否符合群众需要,看似轰轰烈烈的“高大上”,换来的是劳民伤财的“烂尾楼”。

  向改革要质量,督察是保障。既对已经出台的重大方案及时跟踪、督查,使改革有遵循、有标准、有追求,让每一项具体改革举措有人管、有人盯、有人促、有人干,同时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保证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四)保证湖南不输在新的起跑线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是不二法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没有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也就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徒陈空文的形式主义,犹豫等待的观望思想,因循守旧的保守心态,无不是畏惧改革、逃避困难的写照。相比其他省份,湖南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既有资源禀赋上的差异,更在于思想观念的掣肘。

  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势桎梏、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冲破体制机制障碍,这是湖南推进改革必须跨过的“四道坎”。

  真正树立责任意识、问题导向、攻坚意识,是湖南在千帆竞渡的新一轮改革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

  (五)改革这场“大合唱”,必须是“大家唱”。

  改革是一盘关系前途命运的大棋,需要高度一致的全局观念、整体意识,谁也不能置身事外,也不容许局部利益以各种理由阻挠、虚化、拖延改革,绝不允许“有利的抢着做,不利的绕道走”的投机取巧。

  深化改革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顶层设计好,基层群众盼,但往往遭遇来自某些中间环节的“梗阻”——

  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中“求稳怕乱”,面对改革难题,找主观原因少,强调客观因素多,按部就班多,创新突破少,存在“等、拖、推”的现象。听任这种现象存在、蔓延,就会形成阻碍改革的“软阻力”、作风建设中的“软钉子”;

  改革肯定会触动到一些人的“奶酪”,如果不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惯性思维,不敢主动担责,不放可放之权,不能从全局利益思考问题,就只会让好端端的政策变形走样,贻误改革大局。

  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消弭改革可能遭遇的各种“梗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 “快进键”,既下“任务书”,更要立“军令状”,让每一个改革环节都严格按照省委确定的 “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书”考核,既谋势又务实,把不可能变可能,把可能变可为,让改革善做善成。

  (六)摆动“两翼”,驱动“两轮”,让改革蹄疾步稳。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构成着实现中国梦的“姊妹篇”。

  实现改革的“关键之为”,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的一体关系,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改革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形成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的强大工作合力和行动自觉。这既是湖南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法,同样是依法治省战略的核心遵循。

  改革是“破”的过程,不可避免要突破旧的条条框框,打破固化的坛坛罐罐;改革也是“立”的过程,需要激浊扬清、吐故纳新,建立新的秩序。一“破”一“立”之间,需要戴上法律这个“最保险的头盔”,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主张,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确保改革有序、有章法,不走样、不走岔,行稳致远,为推进“四化两型”发展总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七)讲好湖南发展故事,凝聚改革共识。

  攻坚克难推进改革,需要一种比黄金还贵的信心,一股百折不挠的闯劲。这样的信心需要围绕改革的宣传来提升,这样的闯劲,需要用激荡人心的宣传来激活。

  办好湖南的事情,讲好湖南的故事,应当成为推进改革时的“标准配置”。现实而言,“改的不错,说得不好”的相互脱节在一些地方并不鲜见,致使改革的成就、改革的经验“藏在深山无人知”。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和力量智慧的源泉。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宣传湖南的改革实践,讲好湖南的改革故事,就是为推进改革鼓劲加油,实现顶层设计和民意支持同频共振,为面向深水区的改革赢得最大民意支持。

  改革之路从无坦途,越往纵深推进,就越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做出可圈可点的成绩,做出可以复制的经验,做出可以推广的模式,在“关键之年”赢得“关键之为”,湖南在新常态下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就能坐拥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