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田地大有作为 ——攸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纪实

03.07.2015  18:13

          供销社,农民朋友既熟悉又陌生的组织。熟悉指的是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遍布城乡,在“发展农村经济、保障供给”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而陌生说的是,在市场经济时期,供销社经营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被市场边缘化。2014年,在一股改革春风的吹拂下,供销社以一种新的姿态重新回到了农民朋友身边,这也包括位于湘东地区的攸县供销合作社。作为湖南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重点示范县,攸县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的广阔田地里大有作为。

              村里有了供销惠农服务社

            2015年的春天,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小草,依旧从地里探出了头,村头的树木上依旧泛起了新绿。网岭镇里旺村的村民活动中心却与往年有了不同。活动中心的大门旁多了两家店面,挂上了里旺供销惠农服务社的牌子。两家店面分别出售日用品和农资。供销社,对于村里的村民来说,是他们记忆里的温暖。而现在出现在他们身边的供销社似乎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服务社不仅平价出售日用商品和农资,还将村里的废旧物资回收点、医疗服务点、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乡村大舞台等全部整合在了一起,并在村里设立了办公室。村里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加入了服务社。村支书张向东被推举成服务社的主任,他将村里的党建、村建工作与服务社工作合并起来,全面综合服务村民。依靠服务社的平台,互通信息,抱团发展,这样一来,农民生产、生活、娱乐等各种需求都可以在服务社得到满足,也使得往日较为冷清的村民服务中心,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我们跟着建兵种菜,不愁销,每亩蔬菜产值5000-10000元钱。”这是加入坪阳庙乡笔武供销惠农服务社农户常说的一句话。秉承开放办社的理念,攸县供销合作社还和其他农村经济组织合作建立惠农服务社。坪阳庙乡笔武村的服务社就是依托建兵蔬菜合作社建立起来的。目前,笔武服务社发展社员农户300多户,设有日用消费品经营店、农资供应店、再生资源回收点和电商服务站,以及2000多亩的电商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建兵蔬菜专业合作社。村民王启桐说,他70多岁在蔬菜基地种菜打工每月还能拿1500元钱,老伴也能挣1050元,自家的土地还能流转给合作社,每亩一年又有三百多元的收入,这样的美事,让人想不到。不仅如此,服务社还把农民带入了多彩的网络世界。服务社开通了wifi,在日用消费品经营店内接入有线网络,并添置了网络云端设备和液晶电视机,年青人可以用手机上网购物、办事;而年纪较大的想买东西的话,就在电视大屏幕上的“网上供销社”选购,选好了告诉服务社商店营业员,让营业员代其网上订购、缴费,过二三天来服务社取货就可完成一笔交易。上服务社看看如“上街逛逛”,加入服务社就如跨入致富之门,如今在笔武村农民眼里,服务社是个“百宝箱”。

            村里有了供销惠农服务社,改变的不仅仅是农村生活。在黄丰桥镇晓曙村,供销惠农服务社还承载着村民产业转型的希望。晓曙村位于东部产煤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挖掘在过去的几年间给晓曙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村民们盖起了别墅,开起了小车,村里也修建了道路,发展了各项事业。可是,自2013年起,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加上资源的日渐枯竭,煤炭价格大幅下降且销量大幅走低,曾经日进斗金的日子风光不再。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成为了村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村主任贺运冬,听说县供销合作社要在全县的每个村成立惠农服务社,帮助农民抱团闯市场的消息后,立即去了趟县城,详细了解供销社的做法,看能否给村里找到新路子。

            根据中央对全国供销系统综合改革的要求,攸县供销合作社按照初步打造成与农民联结更紧密、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思路,打破以往的服务模式,重新架构了服务体系。

            在县级融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攸县供销惠农商贸有限公司,与湖南省龙头企业及湖南省供销总社的下辖公司对接成立攸县新三湘农资公司、株洲供销云商贸易有限公司等分公司;全面整合县内农资经营大户、日用品配送企业、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00多家经营主体及终端服务平台,“合纵连横”统筹开展全县的农资农机农技、商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劳务、医疗保险、惠农资金定向使用等服务。在23个乡镇(街道)分别成立惠农服务中心,并从各经营行业选出代表成立中心理事会,以理事会为抓手,负责接收中转物流业务、科技服务和本区域供销惠农服务等工作。中心还设立大荧幕电子显示屏,把社务信息与乡镇政务信息及时公开,畅通信息管道,开展便民服务。

            特别在村一级,供销社和村级组织或其他农村经济组织合作建立惠农服务社。通过服务社的运行,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实施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和订单式生产。完善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可满足村民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并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这样的三级联动模式,让贺运冬眼前一亮,晓曙村这两年有几个煤老板转行做起了种养业。村里也已经成立了生猪、土鸡、杉木等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果与供销社携手建立服务社,以现有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带动全村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地下产业向地上产业转型,这个途径势必可行。

            2015年端午节一过,晓曙村惠农服务社在村民们的掌声中挂牌成立。在攸县东部产煤乡镇,像晓曙村一样面临发展困境的村庄不在少数,惠农服务社为他们的产业转型打开了一扇窗。

 

            咱农村也可以上网做生意

            皇图岭镇寨前香猪生态养殖场的老板谭正国,这两年有些烦恼,他的香猪养殖无论是技术还是场地都不成问题,可销路一直打不开。销量上不去,养殖场也一直产生不了利润。2015年,县供销合作社在村里设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点,推广网上供销。

            “原来说歉收伤农,现在是丰收也伤农。农村有好东西卖不到城里去,城里也不知道咱农村有好东西,如果有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平台,我们的好东西就可以卖到全国。”谭正国高兴的说。

            高兴的不单是谭正国,还有芳田村的村支书颜中华。芳田村山多田少,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在外务工。而村里的地形、气候十分适合香猪养殖,如果能通过网络平台打开香猪销路,村里就可以大力发展香猪养殖,村民们就可以在家里挣到钱。

            2015年,攸县被列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元月份,攸县供销合作社注册成立了株洲供销云商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网上贸易代理,农产品、化肥、日用杂货等批发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销售。开通了具有网上多银行端口结算、微店+网店等供销社特色电子信息平台。公司还与湖南省鑫瑞惠民供销(供销)有限公司合作,不断完善网上代购代销、电子支付、网上缴费、票务代理、就诊预约等功能。

            针对农村信息闭塞、流通渠道不畅、思想观念落后,农产品卖不出、卖不好的局面着力推动“电商、店面、基地”三点对接电商模式。以农村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终端和惠农服务中心、服务社等基层网点为基础打造电子商务节点,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帮助开通wifi,教会农民手机上网,为农副产品进城、进超市开辟“第二通道”。并在坪阳庙、皇图岭、菜花坪等农业大镇,引导帮助农民注册品牌、包装品牌,精心培育蔬菜有机种植、畜禽生态养殖生产基地,以全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实现线下生产线上交易。

            带动农民更好的融入互联网时代,攸县供销合作社给出了一个设想,以电子商务网络带动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农村日用消费品供应、农副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构建“一网带四网”的基层服务网络体系。可以预见,未来的农村也会走向世界。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量

            六月的阳光下,攸县酒埠江镇谭家垅村葡萄基地里,各个品种的葡萄散发着迷人的色彩和香味。2010年,攸县大学生谭新建回乡创业,创办攸县谭家垅葡萄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有入社社员520户,基地面积1340亩,年产值1390多万元。带动农户780余户,葡萄种植已扩大到全县29个自然村。合作社已注册“果美大学生”葡萄、“ 金狮潭”葡萄酒2个商标,已建成100吨保鲜贮藏库1个,并获得绿色食品葡萄认证和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合作社还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及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而谭家垅葡萄专业合作社仅是攸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缩影。作为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攸县供销合作社积极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社,拓展农民合作领域,帮助农民致富。近年来,领办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成功创建7家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2011年7月,攸县供销合作牵头成立湖南省首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吸引会员55家。目前,合作组织基本覆盖了粮食、水果、蔬菜、花卉、经济作物、家禽、生猪、鱼类养殖等重点主导产业和产品的种植养殖及加工销售。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吸引了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规模发展。

            菜花坪的花卉、槚山的油茶、谭桥的蔬菜,皇图岭的豆腐,在攸县,“一乡一品”的特色农业正逐步形成。攸县供销合作社将根据各乡特色成立乡级粮食生产、蔬菜、金银花、花卉、油茶等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逐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出拳头力量。

 

            谁说农村物流不便捷

            物流不畅是阻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绊脚石,破解这个瓶颈也是这次供销社综合改革的一个重点。攸县供销合作社利用现有资源资产,全面实施“新网工程”。

              2015年,夏日的阳光里,攸县北郊,一个新型现代化农资仓库格外醒目。这里原是攸县供销合作社的北郊仓库,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仓库年久失修,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仓储需要。按照“新网工程”规划,供销社投资500多元对原仓库进行提质改造。改造之后的北郊仓库仓储容量实现翻番,协同醴茶铁路沿线的皇图岭、网岭、新市仓库,可形成辐射湘东片区茶陵、炎陵、衡东、安仁等地,年销售各类肥料10万吨以上的区域性农资批发、配送网络体系。

            此外,攸县供销合作社还计划将原菜花坪供销社中心商店新建成一个仓储面积8000平㎡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同样辐射湘东片区,批发配送额预计可达2.5亿元。届时,农民在网上下单,就可以在家等待送货上门,家中的农产品也可以通过这个网络流通到全国各地。

 

            农村废旧物质回收走出“攸县模式”

            2012年,城乡同治“攸县模式”随着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批示闻名全国。这个以农村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为核心的模式,不仅改变了攸县城乡的环境面貌,还撬动了十亿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市场。

              2012年,攸县供销合作社注册成立了再生资源公司,并按一乡一站、一村一点的布局,全县已建成19个回收站,123个回收点,回收网络全面覆盖城乡,逐步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运行模式。

            2013年,又筹资5000万元兴建攸县再生资源园和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2014年,通过招商引资,与上市公司桑德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运营合作协议,桑德公司计划投入8000万元启动项目,把产业园打造成湘东南、赣西北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集散、加工基地。

            春暖花开万象新,供销社又回来了。把根扎在农村,把心放在农村,新的历史时期,供销社承担着新的使命和责任,携手“三农”再出发。放眼21世纪的广大农村,合作经济之路,正伴着光明和希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