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首个1.5级开发项目亮相 收集雨水 屋顶发电
草地、水塘等形成“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体系。 长沙晚报记者 林森 通讯员 肖高乘 摄
星辰在线4月29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林森 通讯员 帅兵 肖高乘) 屋顶上“长着”太阳电池板、办公楼全部采用箱式板房、园区内多出铺着鹅卵石的水塘……4月27日,在长沙首个1.5级开发项目——长沙高铁新城1.5级项目里,记者感受到的是种种别样景象。
究竟何谓1.5级开发项目?在这座35亩的园区内,又能解读出怎样的未来城市密码?
“企业托管”助推土地价值最大化
1级开发为土地整理,2级开发为地产开发。所谓1.5级开发是一种介于1级开发与2级开发之间的过渡的开发模式,清晰地规定了土地的使用期限及开发商的退出机制。
在长沙高铁新城1.5级项目内,记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相比传统的钢筋水泥建造大楼,这里已经建成的两栋办公楼全部采用集成装配式箱式板房。目前办公楼内已有9家单位入驻,近200人在此办公。
“1.5级开发预热,实际上相当于我们托管这块土地6年。这期间我们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完成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采用箱式板房建办公室楼,是因为拆卸方便,并且可以重复使用。”湖南中建东和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宏海介绍,1.5级开发解决了土地的闲置问题,不仅能炒热自身和周边地价,还能为之后的接手者节约建安、人力等成本,能实现多方共赢。
生态园区大打“环保科技牌”
“高铁新城片区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建五局在该片区一共投资了60亿元,参与了1.5级土地开发试点项目、东片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工程、长沙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投资建设。”中建五局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卢洪波介绍。占地35亩的1.5级项目定位为高铁新城的孵化基地,这里既是高铁新城的投资建设基地,并且也是未来高铁新城建设的缩影,很多建设概念和形态将运用到未来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中去。
高尔夫微地形、环形步道、水景池塘……1.5级项目的园区内更像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花园,处处皆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这些底部铺着鹅卵石的水塘,既是景观,更是‘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杨宏海介绍,园区建设时,采用了“海绵城市”这一最新环保节能理念,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组织雨水收集、回收利用,通过草皮、水生植被等一系列植物的吸水、渗水、蓄水,过滤到生态收集池循环再利用。
2号栋办公楼的屋顶,实际是绵延连片的太阳能电池板。“依托中建五局光伏发电的独特的产业协同优势,我们在园区内建立起光伏发电系统,为日常办公、生活、路灯照明等方面提供用电。”杨宏海介绍,项目采用再生能源技术,结合蓄能系统,建设新型能源站,在园区内采取集中供冷供热,最大限度实现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稿源:掌上长沙)
(作者:记者 林森 通讯员 帅兵 肖高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