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274名长沙教师支教“三区”——长沙市对“三区”支教工作培训会议召开

26.08.2015  17:15

本网讯(通讯员 龙 艳)8月25日,长沙市对“三区”支教工作培训会议召开。从去年开始,长沙市每年选派一批老师前往“三区”开展支教活动。今年,长沙10个区县市和直属单位的274名教师即将开始他们的支教之旅,前往邵阳和郴州地区的几个受援地县市。长沙财经学校李红老师与长铁一中王云霞老师作为去年支教老师的代表和全体与会人员分享了她们的支教故事与感悟。

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胡慎信,新邵县教育局副局长罗均友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戴伟军主持。

会上下发了《长沙市支教教师管理办法》,办法明确:支教工作期限以学年度为单位,最短不少于一学年(即当年8月底至次年7月上旬)。支教教师与派出学校工作全部脱钩,全职投入受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挂名不到岗“空支”的、不服从学校管理劝诫无效的,无故缺勤累计7天,事假或其他原因不在岗累计超过20天等情况的,支教教师考核结果直接确定为“不合格”,除立即退回派出学校,停止享受支教工作相关政策待遇外,视其情节轻重,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将按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

胡慎信书记对长沙支教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第一批支教老师们克服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远离亲人,承受了很多的压力与痛苦,但他们没有丝毫懈怠,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与此同时,他还对新一批支教教师提出了几点要求和希望:一是要保护好自己,特别是要注意安全,这是做好支教工作切实履职的前提,也是对自己、对家庭负责的态度,要时刻敲响安全警钟。二是要展示魅力,不辱使命,作好表率。全方位展示自己的魅力,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好学校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带入到受援学校。三是要树立好长沙教育的形象。大家肩负着组织的委派、学校的重托,既代表着城镇教师的形象,又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希望大家要顾全大局,乐于奉献;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要严于律己,树好形象。

接下来,让我们听听李红老师支教生活中的“四个未曾料想”,感受支教生活的苦与乐!

感受之一:未曾料想的“苦”,却是弥足珍贵的生活体验

2014年8月31号,这是一个值得我终生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我们长沙市的274位老师作为省派第一批支教队员奔赴新邵与武冈。我被派往武冈龙溪镇中心小学支教,当晚,在学校简陋的宿舍里,我的支教生涯就在一通宵与蚊子和虫子的博弈中拉开了序幕。

被分配到武冈大甸中学的我校商贸专业的汤灵老师情况也和我差不多。当他怀着期盼又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校园时,映入眼帘的是那坑坑洼洼的操场、破旧且满地垃圾的校舍和校园;没有电灯,门窗至今都无法合上的寝室。三个半小时的寝室布置和清扫工作后,洗澡又成了大问题,因为没有浴室洗澡,他只能用学校发的大澡盆在房间里面解决。又因为门窗无法合上,他晚上睡觉前找来两根木棒把门撑住,疲惫至极的他就这样熬过了第一个晚上。

尽管去之前,对于支教条件的艰苦我们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第二天,当我在支教学校亲眼目睹到眼前的一幕幕时,我的内心仍然感到无比的震撼。这里中午12点50才下课吃中餐,一个班60多个孩子每日三餐米饭,每餐就只有两盆饭,一个菜,基本是冬瓜、萝卜轮番上阵,且只有大半桶,有的孩子经常还会因反应慢而没能吃上菜。我们也没有特殊,来支教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和孩子们同吃同住的,而且这里没有午休,中午吃完饭又接着上课。我们再来看看孩子们的教室:破窗,破桌,破凳,还有吱嘎作响的破讲台。教室里也没有电教设备,老师上课只能靠一支粉笔。细心的你们也许已经发现,每间教室的讲台上永远都有老师必备的教鞭。学生宿舍里的床上大都是打着补丁的棉被和黑得发亮的被芯,寄宿的女学生以不足6平米的厕所作为澡堂,而男生们的澡堂却是随处可见:操场上、教室后、楼梯间。

几位老师几乎都是在这大同小异的环境中百感交集地开始自己的支教生活。我们感受过多天的停水,也尝过没电的滋味,在经历了夏天酷热难耐,蚊虫肆掠,冬天寒气逼人,冷风萧瑟后,我们却一个个变得乐观开朗起来了。爱美的女老师们让原本暗淡无光的宿舍都焕发出生机来了,我们也开始变得逐渐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连那些在最初不停提出“抗议”的肠胃朋友们,慢慢地也能入乡随俗了。艰苦的条件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人生难得的体验,我们将会受益终生。虽说支教生活条件有些艰苦,单调,但可喜的是去武冈支教的老师们都成了兄弟姐妹,大家自发地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一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打破了校际之间的隔亥,尤其善于苦中作乐,支教生活也同样充满了乐趣。

感受之二:未曾料想的“能”,却是焕然一新的自我提升

在去武冈前,我们几个人都是长沙财经学校各个专业的普通老师,在自己的专业内摸爬滚打许多年,游刃有余。可当我们来到支教地后,我们才发现,这里有太多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在这里,一边感受到农村教育的贫瘠,一边感动于当地民风的淳朴,我们总是想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满足孩子们的渴望。我们第一次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如此地“多才”,具有无限的潜能。

一年中,除了班主任老师上语文课以外,我几乎包揽了武冈龙溪镇中心小学二年级(2)班的数学、体育、美术、音乐、品德、安全教育等六门课程的教学(解释:该校基本是包班制),这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小学二年级教材的我来说真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当我看到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欣然接受了。我竭尽所能地为孩子们认认真真的上好每一堂课,最大程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方式和方法跟我原先在长沙财经学校上课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往往为了上好一节课,我要精心准备好几个小时。开学初时,我和同在该校支教的我校于晓丽老师,还有南雅的黄萍老师携手为学校出了一期分别以新学期新打算、教师节、中秋节为主题的三个宣传板报,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在这样的自我挑战中,我欣喜地发现我们原来还可以成为一个“吹、拉、弹、唱”样样皆行的小学老师,这不能不说是支教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收获。

支教在武冈大甸中心小学的张子如老师本是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骨干教师,可是张老师当时却成为了武冈大甸镇有名的音乐老师和舞蹈老师。农村教育最残酷的现实,就是孩子们完全没有素质教育的课堂,音乐、美术的课程全部是文化课,因为没有专业的老师来教,课余活动更是一片空白。张老师的到来,不仅保证了大甸中心小学每个班每天正常的音乐课上响起了嘹亮的歌声,她还和同在一个学校支教的明德华兴中学的朱双华老师(我们支教队的队长)、长沙实验小学的曹虹老师,在傍晚开辟了广场舞专场,参与人数过百。师生们的课余生活丰富了不少,校园里时刻都是生机勃勃,校长为学校的这种悄然变化激动万分。对于武冈大甸中心小学的农村孩子来说,如果没有遇到支教老师,或许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舞蹈,而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可能会对他们的一生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从教学工作量来说,来这里支教的老师周课时都超过了15节。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我校汤灵老师的课表,本学年他任教九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和整个七年级的历史,周课时白天每周16节,每星期还有两个晚自习共6节课,跨学科教学,备课强度相当大。

有人说,人,都是逼出来的。此时,我们对于这句话更是有切身的体会。当我们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当我们在遭遇着正在教育关键期的孩子懒散无序时,这些都让我们卯足了一股劲,狠狠地逼了自己一把,这一逼,居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还有无限提升空间的自我,我们很庆幸于自己对于支教工作的选择,这是十分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感受三:未曾料想的“勤”,却是职业本色的重新认知

如果说课堂是教师的舞台,那我们便是舞台上执着的舞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教师,上好每一堂课便是我们最为重要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可来支教后,或许是因为将全部的时间都花在学校和学生身上了,我发现我们管的“闲事”多起来了,与其他同去支教的同行们一交流,大家居然都深有同感。

支教期间,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运会参赛项目的训练,组织策划所教班级参加学校庆元旦合唱比赛,两项活动中我所带班级均获得低年级组6个班排名第二的好成绩。我还组织爱心人士通过多种渠道为武冈地区8所中小学校捐赠教辅书籍6100册,合计人民币14万余元,得到了武冈市委、武冈市教育局的高度肯定,并被武冈电视台、长沙教育信息网、我校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同时,我也很荣幸地获得了支援武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的殊荣。另外,我还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特色,为支教学校的师生们上了一堂食品雕刻现场观摩课,并成功举办了一次食品雕刻个人作品展。几次活动,我虽然费了不少心思,但对我而言也确实提升了不少。

与我在同所学校的于晓丽老师,从未因为自己是一个支教老师而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她看到校园里放学时学生散乱、家长随意进出校园的情况,出于校园安全的考虑,积极向校领导们提建议,学校采纳了她的意见,各班学生举班牌、排好队列出校门,校园放学变得井然有序;她帮助校领导改变管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得到了学校领导与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她还为支教学校教职工做了茶艺专业技能展示和茶道养生健康知识讲座,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欢迎。

在武冈大甸中学支教的我校汤灵老师也没闲着,他很快融入了该校的教育教学,经常参与支教学校的教研教改活动,自己也上了一堂毕业班的数学教研课,得到了校级领导与同行的高度肯定。他所指导的刘银花老师参加武冈市中小学校教师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热心的他主动邀请支教学校的师生学打乒乓球,当时建立起了十几个人的队伍,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

因为支教,我们扎根在学校,使得我们有了时间和空间对自己的工作倾注了无比的热情,我们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这种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本就是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的应有之义,这种重新认知或者说唤醒,必将伴随着我们回到财经学校,呈现出崭新的工作面貌。

感受四:未曾料想的“爱”,却是润泽心灵的人生财富

选择支教,我们曾经设想过很多种的滋味,生活的苦这是我们有心理准备的,但是远离亲人,远离朋友的相思之苦却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而人往往在孤单和坚守时,却又能重新感受已经拥有的,收获未曾料想的。

长沙市教育局王局长、戴处长等领导在百忙之中,带着深切关怀前来武冈看望并慰问每一位支教老师,我们财经学校的陈校长、李书记等领导也是克服学校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分头来看望我们。还有我们武冈市市委侯书记、市宣传部贺部长、市教育局王局长等领导也多次来我所在的支教学校看望并慰问每一位支教老师,并一再嘱咐支教学校领导务必竭尽所能提供生活便利,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让我们感受到了贴心的关爱和温暖。

我所在龙溪中心小学,6个年级18个班1100多学生中85%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为了寻求知识, 六、七岁就远离父母的呵护与疼爱,坚强地完成着自己的学业。每当望着他们一双双稚嫩而充满渴求的眼睛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更加坚定了我们倾情支教的信念。面对他们缺乏父母的疼爱与呵护,身为父、母亲的我们,总是力所能及的去关心他们,哪怕是寒冬的一杯热水,衣服破烂时的一针一线,生活困难时的一声问候,尽管微薄,都让孩子们暖从心起。就这样,我们都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周末的短暂别离,再返校后,我们总是能听到孩子们热情洋溢和饱含期待的呼唤。清楚地记得我去年的生日,孩子们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生日的当天却给我带来了家里的橙子、红薯、板栗等等各式各样的生日礼物,让我感动万分。我想,在支教过程中,能够得到孩子们的爱戴和尊敬,这恐怕是这次支教中最为珍贵的收获了。

作为有家室的我们,离开城市到农村去支教,意味着原有家庭秩序打乱。我校于晓丽老师爱人需要经常出差的工作性质、孩子生活和学习需要照顾的现状曾一度让她支教的脚步变得沉重,她年近七旬的老爸及时伸出援手,爱人的单位也想办法关注和帮助,这些都给了于老师莫大的支持和安慰;我校汤灵老师的爱人为了支持他,停薪留职一年来长沙照看还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而我呢,周末有机会回家的时光,让我倍加珍惜,我非常感谢我的先生和女儿对我支教工作的无条件支持,让我毫无后顾之忧。而这种别离,也让我更加意识到,爱,才是这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动人的语言,而这些必将会影响到我日后的工作、生活和人生。

经常有人问我:“支教累吗,苦吗?”我会很坦诚地说:“支教不苦不累是假的”;经常也有人问我:“支教好玩,快乐吗?”我也会很爽朗地说:“好玩,快乐。”是的,苦中有乐,这大概是我们这些支教老师最为真切的感受了,从此,在我们的人生中将会与一个远离长沙数百公里、五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结下不解之缘,它的名字叫做武冈。我们由衷地钦佩与敬仰那些长期在农村学校扎根的老师们,他们根本没有我们那样优越的教学资源,没有我们一样的生活条件,教着一批又一批留守儿童与少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放弃,依然那样地执著与热忱。正因为他们的这份坚守,中国农村教育才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