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住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08.03.2017  11:02

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合影。

  红网北京3月7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王敏 黎鑫)3月7日,全体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商务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给予湖南一定的改革创新政策支持,支持湖南开展有中部地区特色的先行先试。

  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必要性充足

  提案指出,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形成中部崛起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充分利用好湖南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入海的枢纽作用,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中部地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湖南作为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承接地,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纵深广阔,工程机械、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利用好湖南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通过不断破除制约产业转移的限制障碍,不断优化促进产业发展的制度供给,积极探索支持产业有序转移的路径和模式。

  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完善与中部地区特点相适应的开放新体制。近年来,湖南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领域,紧跟中央部署,承接有序,落实有力,激发了活力,形成了特色,在商事制度、审批制度、生态文明体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社会治理创新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充分利用湖南改革的基础和经验,进一步强化制度创新的力度和广度,通过对接国际规则,以开放倒逼改革;利用好湖南毗邻开放前沿,辐射内陆腹地的区位优势,加快制度创新的对接中继和辐射扩散。

  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探索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路径。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和自主创新政策叠加优势,积极探索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联动新模式;进一步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的环保标准和规则体系,通过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积极应对国际经贸规则新变化;通过构建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汇聚改革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将湖南的绿色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推动实现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索新路径。

  试验区实施范围为三个片区 规划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

  综上所述,提案建议,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商务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给予湖南一定的改革创新政策支持,支持湖南开展有中部地区特色的先行先试。此外,提案中还针对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提出了主题定位,总体目标,实施范围以及主要任务。

  提案建议,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立足一带一部,推动中部崛起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融合区;连接湘粤港澳,探索服务贸易新规则的试验区;扩大产业开放,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引领区;促进绿色发展,建立开放式两型社会的示范区。

  经过三至五年的改革探索,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监管安全高效的有效载体,初步建立起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争建成投资贸易便利、要素自由流动、创新功能突出、辐射作用显著的内陆自由贸易园区。

  依托现有国家级新区和园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为三个片区:长沙片区、岳阳片区和郴州片区,规划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

  其中,长沙片区,实施范围约为8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黄花综合保税区以及长沙高铁南站、机场口岸,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连接粤港澳和中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岳阳片区,实施范围约为2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城陵矶新港区及区内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卫星等高端制造业,围绕强化港航综合服务功能,建立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郴州片区,实施范围约为2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郴州国家级高新区及区内出口加工区,重点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试验任务,建设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重要平台以及湘粤港澳合作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