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不失速 增长看长沙

15.03.2016  19:21

  长沙橘子洲大桥。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邹云、段羡菊、阳建

  位于京深、沪昆高铁交汇点的长沙,正以高铁般的速度与品质,担当起我国中部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2015年长沙市经济总量达到8510.13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第十三。排在长沙之前的城市中,除苏州外,全部是副省级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在宏观经济下行和传统产能过剩“双重压力”下,一个中部省会城市,为何在全国城市中脱颖而出?

  “以新补旧”

  旧产业乏力,新产业补位

  长期以来,工程机械在长沙产业中一叶独大。然而,近年来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大幅萎缩,长沙这一龙头产业繁荣不再。可喜的是,在这一旧产业陷入负增长的情况下,新的动力纷纷涌现出来补位。

  “2015年,新材料的产值达到2621亿元,取代工程机械成为长沙第一大产业。”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志辉说,为了培育新的发展动能,长沙以精准的政策引导产业重点向互联网、3D打印、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三新”方向发展,构建了新材料、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等多点支撑,填补了旧有产业的缺口。

  “十二五”期间,长沙GDP年均增速比“十一五”时期回落3.4个百分点,但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3.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了16.8个百分点。2015年,电子信息等四大新产业进入千亿元俱乐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1%,是三大产业中增速唯一提升的产业。

  当旧的产品不符合时代要求,新的产品就可以取而代之。国家前不久提出用10年时间使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这种“搭积木式”造房子、流水线上“生产”房子的模式,长沙早已快人一步实施。目前,长沙已建成了3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到2016年末住宅产业化施工面积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直接产值逾200亿元,撬动住宅产业化企业外拓直接产值逾800亿元。

  不同于工业的热火朝天,新兴的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是润物细无声。5年来,以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文化旅游等为载体的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占生产总值8.8%,增速及其对GDP的贡献率均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以增补减”

  二次招商让企业“裂变”

  “环保产业没有淡旺季之分,没有季节性。”凯天环保科技公司副总裁刘华说,因订单多,春节期间该公司技术人员很早就回到了施工现场。这家国内最大的工厂环境治理方,2016年前两月的工业产值大增近40%。

  随着国内外企业投资意愿降低,不少地区招商引资陷入“青黄不接”的局面。长沙经开区创新“二次招商”的服务理念,帮助大批本土企业实现增资扩股、再次创业的“裂变发展”。其中,千山药机运用“互联网+”理念投资50亿元打造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变“卖设备”为“卖服务”。

  经济不景气,企业想外流。浏阳市经开区及时调整政策,将“园区企业重新投资的项目视同新引进项目”,留住了蓝思科技、尔康制药等上市公司的新增投资。

  为了加快优势企业的扩张,也为了解决“扛不住”的落后产能,浏阳经开区近年来推动34家生物医药企业并购重组,实现了“强的更强,弱的变强”。“景颢生物被千山药机并购,纳税从80万元增至1900万元。”浏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郭力夫表示,这些并购重组企业已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在经济低迷下,各种发展要素均“喊渴”,而无论是企业产品创新、战略转型,还是管理变革,都离不开发展要素的保障。长沙市从供给侧要推力,从存量与增量的统筹中破解要素供给难题。

  以民间资金的增量补政府投入的减量:长沙把大量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过去五年民间投资累计1.63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2倍,占全市投资比重达68.2%;以闲置土地的增量补用地审批的减量:针对用地难,向“闲置土地”要空间,通过实施史上最大规模拆违控违、清理“围而未建”等行动,腾出6.45万亩土地。

  “以小补大”

  小微双创引领增长“黑马”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大企业、大项目往往因为“船大难掉头”而陷入困难。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创新的小微企业,因为有足够的灵活性,反而更容易生存,甚至逆势发展。

  成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计划3年投入21亿元“双创”资金;允许居民把自己的住宅登记为经营场所;为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贷款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出台《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五年行动计划》及20多项配套政策……

  长沙借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东风,把目光瞄向蕴藏着无限潜能与活力的自主创新型小微企业,把它们打造成支撑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如今,中小微企业活力被极大激发。长沙市每14人当中,就有1人创业。2015年新增商事主体20.3万户,增长26.7%,吸纳就业48万人。

  当前,长沙的大企业平均增幅约为7%,而中小企业平均增幅超过20%。“这些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向好,经过一两年的培养,有望成长为规模企业,对大企业的下行形成有效对冲。”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欧阳浩说。

  考虑到大企业因大环境恶化而遭遇成本上升、配套不全等困难,长沙一些园区为“大项目”做好“小配套”。比如,长沙经开区在引进广汽菲亚特制造项目的同时,还专门划出土地,引进了为其配套的40多家小型零部件企业。

  “如果中小企业能为大项目提供60%的配套,就能新增60%的产值,这既降低了大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还能带活一大批小微企业。”长沙经开区产业环保局局长周芳说。

  “以长补短”

  在创新中克服“短板”

  与经济总量排在前面的副省级城市相比,长沙发展存在先天不足,无法享受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全国城市都在经历转型的“阵痛”、换挡的“波动”,如何在与它们“同台竞技”的同时,实现追赶甚至超越?

  面对“身份”的悬殊,长沙选择向国家战略平台寻求外部资源,选择在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中形成自身优势,以此不断缩小同竞争对手的差距。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改革试验区,2014年12月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2015年4月湘江新区在长沙设立……被纳入多个国家级战略,长沙掌握的资源和政策显著增加。“长沙把该争取的国家战略平台都拿到了,有效改变了身份的劣势。”市发改委副主任胡圣国表示,长沙把这些平台利用得比较好,对经济贡献不菲。

  城市要发展,钱从哪里来?相较于沿海发达地区,长沙的资金吸附能力不如它们。于是,长沙大胆实施投融资体制创新,将资金从补贴改为投入,从无偿改为有偿,从政府决策改为市场决策,引入基金化运作,刺激大量民资涌入。率先在全国成立城市发展基金,以及棚改、城中村改造、国企改革等各类基金,总规模达40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城市建设。

  去年12月,长沙市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计划到2020年筹资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00亿-400亿元。“首批6.5亿元产业基金已到位,社会资本反响强烈,纷纷要求跟政府合作。”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常跃勤说。

  政府权力“松绑”,才能释放市场主体活力。2014年以来,长沙市“自我加压”,将行政项目审批数量精简58%,让简政放权改革“走得早、走得快、走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