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捐献七组织器官 湘雅二医院爱心接力六人获新生

18.10.2014  18:49
  红网长沙10月18日讯(记者 易征洋 通讯员 王玉林 魏惊宇)11岁的绝症男孩刘爱(化名),身后一次性捐赠了七个组织器官,给六位素不相识的患者送去新生。今天下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六台移植手术均告成功,让这位充满爱心的捐献者用另一种形式延续了自己的生命。
  
  “将一位捐献者的心、肺、肝、肾、角膜在同一家医院为病人实施移植手术,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湘雅二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袁运长教授介绍,通常一家医院因不具备所有器官移植技术,而要将捐献者的器官分配到几家医院实施移植手术。湘雅二医院是全国少数七家具备移植心、肺、肝、肾、胰腺、小肠资质的医院之一。
  
  11岁的刘爱是一位小学生,5年前因脑部疾病接受手术治疗。不久前,疾病复发,病情不断恶化,陷入了深度昏迷。父母在得知无力挽回孩子生命的情况下,强忍内心的悲痛,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决定:捐赠儿子身上的心脏、肺脏、肝脏、双肾和一对眼角膜。在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和帮助下,刘爱的父母含泪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虽然是自己的儿子,很舍不得,但能让别人活下去,也是他的生命在延续。”刘爱父亲说,“这不止是救人于水火,而是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关信息很快就被上传至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分配与共享系统。根据就近、配型、病情程度及等候时间等原则,这七个组织器官均被分配到湘雅二医院。接受器官的分别是一位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继发性肺高压(艾森曼格综合症)患者,一位终末期肝硬化患者,两位肾衰、尿毒症患者,两位眼角膜病变患者。
  
  六台手术中,难度、风险最高的属心肺联合移植,而由于患者此前曾接受过一次心脏手术,更加增加了手术过程及术后康复的难度。虽然此前医院积累了多例成功经验,但是专家们还是非常认真地进行了术前讨论。术中,该院周新民教授与“金刀奖”获得者胡建国教授强强联手,主刀手术。术后,又派出了强有力的医护团队,使患者安全渡过术后危险期。
  
  “我想代表所有接受捐献的病人及家属,对他及家人表示衷心感谢,我们会更加珍惜生命,奉献社会!”一位接受移植的病人家属在发布会现场说。
  
  湘雅二医院作为全国六大器官移植项目均获批准的七家医院之一,医院今年以来完成DCD肝、肾移植数居全国前列。此前完成的心肺联合移植,肝胰联合移植,全腹腔器官移植术后生存时间均创亚洲记录,其中心肺和肝胰联合移植患者均进入术后第十二年、第九年,生活质量均达同类移植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