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五强,长沙县靠什么、差什么、干什么

13.09.2016  14:05


在2015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数据中,长沙县有9项指标排名前5位、15项指标排名前8位,保位进位优势明显。资料图片

   编者按

  梦想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实干是航船,带领我们抵达辉煌的彼岸。站在新的起点,刚刚闭幕的长沙县十三届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强南富北 民生立县 挺进五强”的发展目标,为未来五年长沙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加快挺进全国五强的号角。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长沙县“挺进五强”靠什么?与全国前五强的差距在哪里?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干?日前,长沙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长沙县挺进五强的分析报告》出炉。《报告》结合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详实的数据、精准的分析深入探讨了长沙县挺进五强的优势和未来努力的方向。现本报特对此《报告》进行刊载、解读。

   挺进五强:我们靠什么

  2015年,长沙县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中位列第8,在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排名中位列第6,全县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发展形势积极向好,为挺进五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收集2015年全国前十强县市的统计数据和近年来的进位数据发现,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有20项指标为可收集数据。其中,长沙县有9项指标排名前5位、15项指标排名前8位,在排名评比中具有较大权重和重要影响的GDP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两项指标分别位于第7位和第8位,保位进位优势明显。

  经济运行质量优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长沙县质量类型指标表现良好,特别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GDP的比重”三项指标排名靠前。

  数据显示,2015年长沙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8.8%,在全国十强县市中位列第5,较上年提升1位。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长沙县经济运行质量优良,呈攀升势头。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45,在十强县市中排名第一。由此证明,长沙县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正在不断提升;R&D经费(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4.1%,在十强县市中遥遥领先,2015年长沙县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此外,通过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率先在全国开展“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等工作,长沙县蝉联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首位,全县绿色经济高效发展,走在前列。

   速度指标总体领先,县域发展后劲足

  全球经济危机过后,我国经济随之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增长进入“换档期”。想要在县域经济中继续领跑,发展才是“硬道理”,而GDP正是“硬道理”中的一项“硬指标”。

  近年来,长沙县增速指标表现强势,GDP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9%和9.3%,在2015年十强排名中均位列第1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为12.43%,位列第2位,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后劲较足。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长沙县速度指标依旧高位运行的背后,是调结构、转方式等一系列措施的稳健运行,成效明显。“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多点开花”才能风景这边独好。从工程机械一家独大到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多点支撑,近年来,长沙县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新常态下县域发展的行稳致远,为县域经济在逆势中实现上扬注入一股强劲动力。

   活力指标表现优良,投资驱动效果明显

  在投资、消费等活力指标中,长沙县通过投资拉动破解了县域经济发展瓶颈,为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长沙火车南站东边,未来长沙最大的综合性会展城“长沙会展中心”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展览面积将比长沙现有3家展馆之和还大一倍多;长株高速西面,“湖南农产品物流中心”拔地而起,素有“长沙菜篮子”之誉的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已于今年初整体搬迁至此,园区内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

  这些都只是长沙县众多重点项目的一个缩影。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近年来长沙县在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形成了抓项目、促投资的强大合力,固定资产投资在高基数上跑出了新的加速度。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770.4亿元,增长率达18.6%,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1位,表现出较强优势。

  另一方面,随着扩内需、促消费实施成效显著,长沙县实现了消费在高位上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6.5%,超出第二名三个百分点,位列第1位。

  挺进五强:我们差什么

  知己知彼,找出差距方能激流勇进。在已收集的2015年前十强县市统计数据中,长沙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城镇化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排名相对靠后,是挺进五强的瓶颈和短板。

  居民收入存在差距,县域民享排名靠后

  居民收入是均量指标中的一个重点,2015年长沙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07元,位列第8位,与排名第一的义乌相差32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642元,位列第11位,比排名第一的义乌相差19944元,差距较大。同时,反映县域民享的指标“居民收入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在排名中位列11位,表明县域民享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在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居民收入拉动消费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城镇化率相对偏低,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

  长沙县城镇化率在十强县排名中相对偏低,仅为60.30%,排名第10位,比前十强中最高的义乌差16.7个百分点,与其他县市也存在较大差距。全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完备,项目承载能力不强,城区规划有待优化,小城镇建设对外引资能力和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社零总量相对靠后,县域消费动力不足

  2015年长沙县社零总量仅为373.7亿元,在十强县市中位列第9位,比慈溪(第7位)、宜兴(第6位)少103.76亿元和133.26亿元,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零构成相对单一,对汽车板块过度依赖,由于汽车销售受市内其他新兴汽车市场的冲击,汽车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对消费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

   挺进五强:我们干什么

  在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成功晋级八强,不但继续领跑中西部,还超越了一些久负盛名的东部沿海发达县市,这对地处中西部的长沙县来说,实属不易。长沙县的实践证明,只要有敢追的勇气,有善追的智慧,就完全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逐梦之旅永不停歇。立足新的起点审时度势、展望未来,长沙县具有向好的外部宏观形势、利好的区域竞争优势、良好的内在发展潜力。“挺进五强”,这是长沙县提出的新的追赶目标,伴随着一项项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措施的深入实施,长沙县在县域经济和县域基本竞争力中再创辉煌值得期待。

   发展惠民,切实提高居民收入

  优先保障居民就业。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就业的统筹规划和调控管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

  城区以合理发展第三产业及城镇配套服务产业为主,引导居民就地创业就业;园区以聚集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积极吸纳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乡镇发展以优质、环保、高效农业产业规模化为主,增加土地吸纳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业。

  全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统筹推进失业人员、退伍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

  加快创新创业步伐。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北部农村创客平台,同时通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小组,对全县创客企业明确“三个一批”的发展路径,即“促进现有企业全面提质升级转化一批、挖掘极具发展潜力重点扶持一批、打造品牌影响不断招募培育一批”,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提升民生民享水平。以公共服务带动社会服务,以政策措施推动社会保障,做好各项民生实事,通过构建完备的全民教育体系,实施健康计划,推进精准扶贫;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引导居民和行业自治,维护社会稳定,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增强动能,提升县域发展水平

  加速推进城乡融合。以建设“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为定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以捞刀河为轴线,谋划“一河两岸”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都市农业和旅游、农产品标准化和国际化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产业经济新业态,在县城北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全力推动产业融合。坚持服务业“一肩挑两头”,包装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制定点对点培育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建立多元化、集群化、高端化、两型化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接二连三”,引导工程机械、汽车产业细分市场、特色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创意设计、商务会展等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提一进三”,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综合产业,加快以主导产业带动、一三产业融合的内涵式发展。

  重点发展开放型经济。围绕临空、临铁、临港等重点开放型经济平台,科学定位、布局开放型经济产业项目和产业经济,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分类指导、统筹布点、集中连片、全面推进”的原则,以上海大众(长沙项目)、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为点,以人民东路、黄兴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线,布局关联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

  做大做优主导产业,以广汽三菱配套产业园、山河工业城、磐吉奥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龙头,上海大众汽车后市场干杉汽车城等为延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空港物流园、黄兴市场群为载体,顺丰产业园、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等为龙头,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

  改善供给,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推动传统商业转型。推动传统商业信息化、服务化、连锁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拓展传统市场新功能,提质改造湘绣城、中南汽车市场环境,积极承接长株潭广联生猪交易市场、长沙黄兴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黄兴商贸城等专业市场转移,鼓励批发企业和市场利用互联网平台,向生产、零售环节延伸,实现由商品批发向供应链管理服务的转变。大力发展新兴商业业态,鼓励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鼓励商业与文化旅游会展业融合。

  打造省会商业副中心。形成星沙商业主中心、长沙空港城次中心、黄兴商业次中心以及湘龙、泉塘、长龙、榔梨、松雅湖、安沙、金井、开慧、路口9个区域商业中心。促进商贸流通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乡镇、农村商业网点布局,构建并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流通大平台,实现城乡消费品市场协调发展。

  完善商务配套政策。抓紧出台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商务领域配套政策,促进外经贸转型升级,促进食品农产品等优势产业与电商深度融合。

[编辑:廖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