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才引智,人才潮涌星沙

24.12.2015  12:13


 制图/毛洁如

  星沙新闻网/星沙时报12月24日讯(记者 林畅)从金井镇的茶园到白沙的人工湿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润林已经在长沙县扎根多年。如今,他作为入驻金井镇的省派科技特派员,带领研究队与湘丰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在金井镇共建了中国科学院农业环境野外观测研究站。目前,该站已成为国内外农业环境领域的研究平台、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承担了国家支撑计划项目、973计划课题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部署项目等科研任务,2015年度获取研究经费达1200万元。

  肖润林是长沙县的科技特派员之一,而科技特派员工作则是长沙县招才引智工作中的一个小缩影。五年来,长沙县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构建“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建立 “柔性用才”机制,各方人才汇集,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金字塔型引才

  一直以来,长沙县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出台了《人才引进“3235”工程实施意见》、《长沙县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规定》、《长沙县未来十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大人才政策规划,着眼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各环节。

  为招才引智,长沙县坚持国际化视野,实施分层次引进,逐步构建成了金字塔型人才结构:以高端人才为主的高级智库塔尖,以骨干人才为主的专业精英塔身,以基础人才为主的青年才俊塔基。

   开放灵活用才

  对于如何用人?长沙县交出了这样的答卷——以开放的思维、灵活的方式来用好人才。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长沙县坚持“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原则,变“刚性”引进为“柔性”聚集,变行政安排为市场配置,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来县献智献策。聘请城市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李津逵教授,推进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工作;聘请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启动“乐和乡村”建设项目……这些,都是建立“柔性用才”机制产生的巨大效应。

  立足于整合资源,长沙县通过建立科研院所产学研实习基地、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推行科技特派员“组团式服务”等方式,努力形成“引进一个核心人才、带来一个科研团体、带动一个片区发展”的“联动聚才”效应。

  用才,更要“炼才”。为了让引进的青年人才更加“接地气”,长沙县将所有引进的选调生、党政储备人才、大学生村官都放在基层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历练。2012年,头戴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光环的胡建兵落脚北山镇,被分配到经贸办。那一年,11名“海归”以乡官的身份出现在长沙县,更是在全县强化了“基层炼才”的导向。

   多项服务留才

  广阔的事业舞台,日渐吸引了各个层次的人才,而如何留住人才就成了重头戏。长沙县的做法是坚持从工作上、生活上、思想上关心爱护各类人才,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对聘任的具有副高、正高职称的引进人才,县财政每年每人补助5至10万元,另给予每人5至10万元房补;全县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事业编面向大学生村官进行定向招考;全县财政每年拿出近300万元奖励科技成果、专利及科技人才;对各类人才推行亲情式服务,建立人才谈心谈话“五必谈”制度……一大波福利、关怀,让人才落地生根、施展才干、彰显价值。

  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今天,长沙县又大幅度提高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出台《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建设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创客九条”》,打造北部农村创客平台和现代服务业创业孵化中心,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十三五”期间,长沙县将不断拓展人才开发渠道,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以人才优势构筑发展优势,以人才动力助推改革大业。

   长沙县5年招才引智成绩单

  1、大力实施“3235”人才引进工程,先后聘请袁隆平、李津逵、雷学军等50名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顶尖专家担任县委政府科学发展顾问,引进186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职能部门的骨干力量,考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67人,引进党政储备优秀青年人才45名,海外归国留学人才11人,选派861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

  2、连续8年先后选派科技特派员450人/次到基层一线服务,规模稳居全省之最。

  3、扶持成立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国家级实验室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

  4、在全省率先建成“省、市、县、镇、校”五级名师工作体系,成立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首席名师工作室2个,县级首席名师工作室10个,镇级名师工作室4个人,校级名师工作室8个。

  5、引进医卫类高、中、初级人才966名。实施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三年计划,成立县级“名医工作室”7个。

[编辑:王嫔]